农学 >>> 园艺学 >>> 蔬菜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蔬菜学相关记录581条 . 查询时间(2.571 秒)
春雨绵绵细无声,科技特派员在行动。2023年2月,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贵州出现持续阴雨天气,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前往惠水县摆金镇及羡塘镇送农资、送技术直达田间地头行动,助力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专项《贵州喀斯特山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课题9“罗甸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的顺利实施。2023年2月21-22日,项目组成员院贵州省辣椒研究所朱文超、廖芳芳、王永平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卢松、瞿飞等科技人员赴罗甸县开展早春蔬菜移栽后管理工作。
近日,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水生蔬菜团队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一区,IF=6.449)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Euryale ferox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
2023年2月16日,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特色蔬菜产业组胡明文、朱文超、苏丹赴织金县开展春耕育苗生产技术服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获得接近完整组装的白菜基因组,揭示白菜着丝粒的快速进化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植物科学学院立足专业特点,深入开展学科交叉,推动学科建设。2023年2月8日晚7:00,学院牵头成立的学科交叉卓越团队园艺一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张小兰教授应邀做了题为“黄瓜果实发育机制与分子育种”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学科交叉卓越团队系列报告第32讲,由团队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园艺系主任边少敏教授主持。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鳞茎类蔬菜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洋葱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F=6.627;JCR1区,中科院2区)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a high-resolution genetic map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arkers rel...
2023年2月5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包头试验站与包头市农牧局、巴彦淖尔市农牧局、乌拉特前旗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社一行10人,前往遵义试验站调研考察、交流对接辣椒产销合作。
近日,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李良俊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科院一区)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mproves lotus rhizome quality by affect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
近日,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有关专家,对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四川金穗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研究集成的“茄子越冬集约化育苗减药控害与节本增效技术”进行技术鉴定。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郫都区安德镇泉水村四川金穗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听取了四川省蔬菜育种攻关团队“茄子耐高温育种新材料创制与应用”子课题主持人潘绍坤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并对项目组进行质询后认为该技术创新性突出,社会、经...
2023年1月30日,江苏省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菜薹课题组选育的苏州青型青菜薹新品种进行线上成果评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种质资源团队揭示了新合成的异源多倍体基因组演化规律,首次建立了基因组加速重组、高效剔除、快速降倍的研究模型,并创建了同源基因精准转换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种子发生和有性繁殖的前提。授粉后,花粉管携带两个精细胞沿着雌蕊内传输通道向胚囊延伸的过程中,会接收到来自雌蕊或胚珠各种信号物质的诱导,因此花粉管在雌蕊内的移动是定向而受到精准调控的。在拟南芥中,根据距离胚珠的远近,雌性组织对花粉管的导向分为胚珠前导向(花粉管进入子房前受到的导向)和胚珠导向(胚珠一对一吸引花粉管的导向)。此外,在这两个过程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称作花粉管“穿...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培育的生菜新品种“中生1号”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填补了我国缺乏自主生菜品种的空白,同时也验证了育种加速器在加快育种速度方面的有效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与国外科研单位合作,创新一种采前连续补光-断氮耦合调控方法,成功实现生菜“去苦增甜”与品质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