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毒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病毒学相关记录161条 . 查询时间(3.896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通过纳米脂质体递送系统,有效提高了植物源抗病毒剂槲皮素烟草病毒病防控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生物技术(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
2021年11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为第二参加单位获得1项重庆市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进一步推广“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机制及其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成果,并在我国主要麦区优化、深化相关技术,有效控制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2021年12月25-26日,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联合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小麦赤霉病及其毒素控制技术应用推广交流会。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结果。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张恒木研究员主持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致瘤过程与分子机制研究”喜获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是院近十年来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世访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植物病理学主流期刊Plant Disease上发表了我国李痘病毒 (plum pox virus, PPV) 研究的相关文章,明确了我国核果类果树PPV的发生分布情况,并鉴定出PPV中国分离物株系特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分子植物病理学(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本氏烟I型WRKY转录因子在桑花叶型矮缩相关双生病毒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制了针对农作物的1种一类重大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3种检疫性植物病毒(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dot-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匡汉晖团队在《植物生理学》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宿主抵御烟草花叶病毒(TMV)产生无症状表型的遗传和分子机制,为重要经济作物的烟草花叶病毒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一种或一类病原物仅能侵染或感染部分个体,绝大多数其它个体并不受该病原物感染。在能够被某类病原物侵染的个体中,因个体差异等原因,不同的个体在受病原侵染后会产生不同的症状。
2021年10月,中科院一区TOP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IF=5.7)在线发表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孙现超研究员课题组题为“Nicotiana benthamiana asparagine synthetase associates with IP-L and confers resistance against tobacco mosaic virus via ...
近日,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柏连阳教授主持的项目《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81Q32介导稗草抗五氟磺草胺的转录调控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直接经费276万元,这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继2020年《番茄褪绿病毒调控番茄新植二烯合成并操纵Q烟粉虱传毒的分子机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再次获得该类别项目资助。
2021年8月15日,《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通过病毒外壳蛋白P10与介体白背飞虱SNARE家族的膜融合相关蛋白(VAMP7、Vti1a)互作,而进入到中肠上皮细胞的囊泡,并融合形成一个大的囊泡,最终突破中肠细胞释放大量病毒...
近日,农学院智海剑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领域著名杂志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了“A cell wall-localized NLR confers resistance to Soybean mosaic virusby recognizing viral-encoded cylindrical inclusion protein”。该论文从大豆品种大白麻中图位克隆了一个编码NLR(N...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吴建祥、周雪平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utophagy》发表了题为“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P10 promotes phosphorylation of GAPDH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to induce autophagy in Laodelphax stria...
植物病毒是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的重要病原。其中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是禾本科作物上的最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侵染水稻引起水稻黑条矮缩病,侵染玉米引起玉米粗缩病,侵染小麦引起小麦绿矮病,每年造成我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巨大损失。揭示病毒的传播机制对作物病毒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植物进化出了RNA干扰(RNAi)作为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植物正义链(+)RNA病毒,抗病毒的RNA干扰机制和病毒的反防御机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对植物负义链(-)RNA病毒的相关认识却非常少。近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陶小荣教授团队在病毒学知名期刊《PLoS Pathogens》(IF:6.823)发表题为《Antiviral RISC mainly targets viral mR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