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
搜索结果: 106-116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相关记录116条 . 查询时间(5.176 秒)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徐良雄、魏孝义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类的统称,在海水、淡水和陆地上广泛分布,种类繁多,其中许多螺类可供人们食用或用作饲料、饵料,但许多螺类也是多种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容易过量繁殖导致生态灾害,例如钉螺和福寿螺。
“稻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4月19日在海南大学田家炳楼1楼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大学农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共同主办。 会议邀请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农业专家、社会学家和统计学专家参会。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科学家 Kong Luen Heong博士作专题报告,海南省植物保护站站长李鹏高级农艺师参加了会议并作报告。浙江大学...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基因工程研究室完成的省“十五”绿色食品重大专项“综合防治大豆及蔬菜根腐病的中试研究” 项目获2008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ZL02 1 32556.1),已由研究所自行孵化生产两种产品:福太尔生物拌种剂和福太尔微生物菌剂。不仅将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也为研究所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9年8月10日,本网记者从农业部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在河北献县召开的外来入侵生物黄顶菊综合防治技术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经过全国22家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开展大联合、大协作,黄顶菊防控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已摸清了黄顶菊入侵扩散、种群灾变机制,揭示了黄顶菊入侵过程中的化感效应,开发了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出适合不同自然生境的黄顶菊应急防控技术。
2009年3月30日,我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桂林农业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协议签字仪式在我所举行。
根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会评审结果公告,经作所曾华兰副研究员入选2009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从2009年起将连续三年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资助。
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烟粉虱的研究与综合防治”项目,近日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按照科技部973项目组织、遴选的标准和要求,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前沿科学问题、有创新的思路、具有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前景、体现我国自然资源特色、有研究基础和合适的学科带头人等条件,我院组织相关研究所和兄弟单位联合,推荐和上报主持的项目5个,经过第一轮专家初评筛选,4个项目进入复审答辩,另一项目与兄弟单位牵头的项目合并进...
海南发生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2007/10/22
2006-8-15 本报海口8月14日电(记者王晓樱、魏月蘅) 海南最后一个没受椰心叶甲侵害的“绿洲”——白沙黎族自治县,日前也发现了疫情。至此,椰心叶甲疫情已蔓延至全岛,18个市县无一幸免。   椰心叶甲是海南有史以来发生最为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外来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椰树等棕榈科植物。自2002年6月在海口被首次发现后,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岛蔓延。据省林业局最新统...
2005-10-17 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19日说,目前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我国的物种有50余种,其中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  朱秀岩是在此间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国际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介绍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
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处2006年11月22日报道,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与咸宁市植物保护站共同完成的“辣椒害虫—瘤缘蝽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日前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专家鉴定后认为,该成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