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气象学 森林地理学 森林水文学 森林土壤学 树木生理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植物学 林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林业基础学科相关记录873条 . 查询时间(3.352 秒)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是我国特有的“花果兼用”经济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盐碱等优点,集食用、观赏、药用、生态、工业价值于一身,在2023年来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3月2日,省科技厅厅长王学勤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实地了解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瓶颈及技术难题。红河中心主任许建初向科技厅一行详细汇报了红河中心自2017年以来“从0到1”的创建历程,并介绍了红河中心提出的“一站一中心、一园一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一站,即围绕红河干热河谷与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农林复合生态科学观察研究站”;一中...
宋文琛博士2020年7月入职生环学院,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和根系-土壤-微生物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三年来在中国森林真菌多样性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栽培技术研究团队在橡胶树等植物外排草酸解除铝毒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首次对橡胶树和拟南芥中的草酸转运体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并揭示它们在植物解铝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藻类是动物还是植物?     藻类  蓝藻门  绿藻门  红藻门       2023/6/2
藻类种类繁多,主要生活在水中,很多环境中都能见到它们。藻类在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也是固碳的重要生物。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基于长期监测海拔样地平台(海拔跨度800米至3800米,涵盖中国西南山地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和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通过野外采集和样品测定,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了三个气候带不同海拔梯度上寄主植物、根际微生物及其不同功能群的多样性格局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该研究探讨了不同气候带寄主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影响不同...
森林固碳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近2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碳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急需开展高精度森林碳储量动态监测。遥感具有大尺度时空动态监测的潜力,但是存在着单个传感器监测时空分辨率和空间覆盖范围有限、光学和微波遥感监测融合不足、难以捕捉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状态等问题,因此如何基于遥感监测开展多数据融合,准确量化地上和地下森林碳储量变化仍是一大挑战。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服务功能的形成与维持特别是养分贮存和水分保持具有重要作用。附生植物存在C3和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等光合类型,其中CAM是植物高效利用水分的策略之一。兰科是种子植物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该科70%左右的物种为附生植物,其中附生型CAM...
中国通量网(ChinaFlux)2022年学术年会暨二十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于2022年2月16-17日在京召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宝天曼生态站“暖温带天然栎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成果入选“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
附生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物多样性和服务功能的形成与维持、特别是养分贮存和水分保持有重要作用。附生植物中存在C3和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等光合类型,其中CAM也是植物高效利用水分的一种策略。兰科是种子植物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该科70%左右的物种为附生植物,其中附生型CAM植物占所有已知CA...
土壤水分运移行为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优先流和基质流。水分运移的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溶质迁移、地下水交换及植物水分获取等过程。该研究依托鼎湖山站,分析了亚热带森林演替序列上的三种不同林型内(常绿阔叶林BF,混交林MF和马尾松林PF)的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尽管前两个林型内的土壤连通性(如容重和孔隙度)以及水分入渗能力均优于马尾松林,但是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和优先流程度并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
2023年2月16日至17日,中国通量网(ChinaFlux)2022年学术年会暨二十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及机制”研究成果入选“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
天然次生林在我国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功能不高。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计量天然次生林的碳汇量是重要科学问题。建立天然次生林的森林碳储量生长模型有助于精准量化森林固碳能力,解析其固碳能力的环境驱动力有助于明晰森林固碳形成机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近自然森林经营已成为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根际区作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与土壤基质相互作用的门户,在植物生命和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际土壤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根际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往往受到植物物种的影响。
近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科技信息研究所有关专家编制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行。2021年,为做好龙胜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林科院依托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组织有关专家编制龙胜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具体工作由科信所承担。 为编制好《规划》,科信所历经一年半时间,在通过调研、研讨以及意见征求等基础上,顺利完成了《规划》的编制任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