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理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防火学 森林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森林保护学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1.068 秒)
地球上有约369 000种被子植物,其中约90%的种类需要传粉动物为它们传粉而实现繁殖。植物-传粉者相互作用是生命世界中最丰富和有趣的关系之一。除了一些特殊的传粉关系之外,植物-传粉昆虫的互作关系是通过传粉昆虫的觅食行为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传粉昆虫所依赖的花资源,包括花蜜和花粉的存在与否,以及这些资源在植物种间、种内,以及种群个体间的变异往往决定了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而影响植物自身的繁殖适合度。
近日,森林保护团队一项研究成果 “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受到国际林联主席 迈克•温菲尔德的高度赞扬。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2016年度《林业科学》第10期上,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日前,黑龙江省文明委印发通知,我校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被评选为“省级文明窗口”。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也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截止2020年已在我国18个省市666个县级疫区发生,包括新近在我国辽宁省发生,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失,严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松材线虫是松材线虫病的致病因子,不同于模式秀丽杆线虫,松材线虫的传播是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完成的。近日,生物互作卓越中心孙江华研究员团队在松材线虫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气孔溢出的机制、生存于松树树...
近期,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格局与过程团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梁尔源研究员课题组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通过控制实验的方式测定了不同温度下(12°C,17°C和22°C)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幼虫的发育节律及其主要寄主香脂冷杉(Abies balsamea)、黑云杉(Picea mariana)和白云杉...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病理学相关研究进展,推动华林中心相关研究,10月21至25日,华林中心林菌研究室邀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林学院Frederick Obioma Asiegbu教授到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连日干燥,让今年的森林防火形势也变得严峻起来。从11月1日起,南京将正式进入为期半年的森林防火期。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引水上山”工程、添置防火灭火新装备、加强消防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措施,森林火灾防控水平显著上升。目前,已累计完成10多处“引水上山”工程,为20多万亩重点林区打造了一道“水屏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支研究团队日前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方式,为建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理论、技术集成和示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该成果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为了探讨萤火虫特别是亚洲分布的这些属种的系统发育地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化基因组学与基因起源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协同进化研究组合作,利用二代基因组浅层测序(genome skimm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对昆明动物所自2002年以来收集的一部分样品共计15个属23种亚洲萤火虫进行了测序,获得了它们的线粒体基因组和...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组,联合德国哥廷根大学Andreas Schuldt团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团队,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在目前世界上最大树种多样性实验样地——中德“BEF-China”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实验基地开展了长期定位昆虫多样性监测和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他们整合了多重植物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植食性昆虫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有效物种数即H...
间座壳目真菌分布广泛,其腐生、内生和寄生于多种植物上,并引起多种植物病害,如枝枯病、叶斑病、炭疽病、腐烂病和板栗疫病等,严重威胁林木健康,造成重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间座壳目真菌的寄主范围广、症状多变且菌体形态复杂,给病原菌的鉴定和相关病理学研究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其种质资源的不清晰、模式种类研究的缺乏,再加上不同类群划分标准的不明确,严重制约相关分类和系统学的研究。
从土壤颗粒到植物叶片,从动物牙齿到肠道表皮,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表面都有微生物的存在。这些微生物在诸如养分物质循环、动植物健康、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作为媒介可以像“电话”一样为地上和地下生物传递信息。然而,地上地下微生物组是否也能通过植物进行传递尚不清楚。在近期完成的研究中,一个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峰和荷兰皇家生态学研究所的四位...
昆虫传粉促进了植物的繁衍和分化,在现代陆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但由于化石材料的缺乏,人们对被子植物时代之前的传粉昆虫及其生态位知之甚少。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刘青和张青青在研究员王博指导下,与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团队、临沂大学郑晓廷团队合作,报道了27个丽蛉标本,并对丽蛉的传粉行为、化学通讯行为及伪装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为重建中生代传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张伟佑研究员和Chris W.Gaston副教授在齐云楼1017学术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加拿大森林资源保护及全球林产品贸易的经济分析》《加拿大林产品工业的转型及变革》的学术报告。经济学院姜安印教授、院长郭爱君主持学术报告会,经济学院全体教师、全体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张伟佑立足当前全球环境治理和林业保护的大格局和加拿大森林资源与林产品贸易的具...
2018年8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谭安江研究组等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题为Silkworm genetic sexing through W chromosome-linked, targeted gene integr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整合多种遗传操作技术在家蚕中构建的雌性特异胚胎致死系统。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高度多样性,其分子机理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