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颅脑外科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颅脑外科学相关记录173条 . 查询时间(2.125 秒)
2018年1月2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研究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徐志凯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微生物学》在线发表题为《揭示乙型脑炎病毒高中和活性抗体的结构基础和中和机制》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报道了乙型脑炎病毒JEV分别与两株治疗性抗体2F2与2H4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并阐明了两株中和性抗体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这是饶子和团队继解析乙型脑炎病毒(JEV)全颗粒三维精细结构后又一...
近日,根据《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奖励办法》规定,2017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奖励项目经各单位推荐,省医学会组织专家会议评审与答辩,我校附属医院共获5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其中,廖萱、邹云春、谭青青、田靖、文佰伟、曾官鹏、王英的《近视相关遗传变异及发病机制研究》获二等奖(青年奖);唐晓平、赵龙、印晓鸿、王惠君、王远传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微创外科治疗研究》获三等奖;吕湛、杨颖、宋永砚、罗晖、...
近日,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正式公布。我校共有三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两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牵头完成的“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新技术的建立及其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团队针对脑卒中神经保护药物临床研究二十年无进展的难点问题,经过数十年系统深入的...
2017年11月18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7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暨华夏院士(湘江)论坛在长沙举行。8名两院院士、近千名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获奖代表等参加了大会。本次大会对近1年内国内重要科技成果进行了奖励,对评出的一等奖9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6项、单项奖3项以及特别贡献奖4项进行表彰,出席会议的领导及两院院士向获奖代表...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春晖计划)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侨联、英国陕西同乡会协办的“英国华人高级学者团陕西交流访问”西北工业大学站的学术交流会于7月15日在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第五会议室举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傅莉、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富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富平、理学院副院长张秋禹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促进在英华人高级学者与陕西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帮助陕西高校快速发展...
视网膜-外膝体-视皮层是主要的成像视觉环路,其中背部外膝体和视皮层间具有相互连接,负责处理精确的视觉信息。已有证据表明,在发育过程中,背部外膝体和视皮层间的投射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精确的视觉环路。然而,视网膜与背部外膝体形成连接的机制并不清楚。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张嘉漪课题组题发现,视皮层和背部外膝体间的相互连接是介导视网膜到外膝体投射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3月10日发表在《大脑皮层》(Cerebral...
脑科学研究如今已是大国必争之地,美国、日本、欧盟相继斥巨资启动大型脑科学项目,中国如何在这场脑科学竞赛中领先?3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召开以“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为主题的第588次学术讨论会,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在会上表示,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为我国引领国际脑科学发展的突破方向,并有可能成为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严超赣研究组与合作者一起,采用大鼠模型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探索了早期不良抚育对脑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出生后受到不良抚育的大鼠表现出更多的抑郁样行为、社交退缩和大脑发育异常。相关研究已发表于《自然—转化精神病学》。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安徽医科大学获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次的获奖项目是卫生管理学院唐根富教授作为第六主要完成人、学校作为第四主要完成单位的《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该项目首次揭示了中国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并将降压联合补充叶酸确定为适合我国高血压人群精准的脑卒中一级预防手段,为国家脑卒中的预防提出了...
近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编并发行的2016《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收录了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团队提出并命名的脑血管疾病新征像—混杂征(Blend sign)。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中国神经内科医生提出并命名的脑血管疾病征象。谢鹏教授团队通过对172名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首次提出并命名了混杂征(Blend Sign),混杂征即血肿由2种不同密度(CT测量值至少相差18HU)的组成部分构成,两种成分界...
20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完成的“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霍勇联合安徽省生物医学研究所、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完成,为国家脑卒中的预防提出了有效的防治策略。
异体头身重建(头移植)有三大科学问题(1.中枢神经再生;2.缺血再灌注损伤;3.免疫排斥反应)亟待解决,首当其冲的是中枢神经再生难题。日前,全球异体头身重建术领导者、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的团队再传佳音。他们在设计应用聚乙二醇复合鸡尾酒药物对小鼠、大鼠SCI动物模型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效果之后,近日又在大动物方面的相关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他们在长达半年的造模与康复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小动物模...
2016年12月27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资深科技记者和网友共同评选出的201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其中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领衔绘制的“全新人类脑图谱”入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联合国内外其他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脑网络组图谱。它比目前最常用的由德国神经科学家布罗德曼在100多年前绘制的脑图谱精细4—5倍,...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大多数病人罹患缺血性脑中风,即脑梗死。此类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梗死依据脑的血供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脑梗死。作为后循环脑梗死的主要类型,基底动脉闭塞的死亡率高达9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脑卒中救治中心舒良主治医师与德国基尔大学神经介入中心合作,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致命性脑卒中患者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一定的临床研究成果,发现急性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