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医学电子学相关记录193条 . 查询时间(5.244 秒)
日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引进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具有大数据支持、持续更新学习、诊断报告快速、诊断结果精准的特点,通过对肺部小结节荟萃数据分析,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同时也为胸外科医生提供精准临床策略。当患者完善胸部CT扫描后,将影像原始数据传到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系统,系统将自动进行检测,并自动对可疑肺小结节进行精准定位,用色框清晰标注小结节坐标提示医生,并对结节的可疑病灶数、性质、...
现代医学超声设备是通过分析由身体反射的回波信号来判断人体组织结构和血流情况。相较CT与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的优势在于实时、无损、低价,且能在术中使用。然而长久以来,超声对颅脑成像一直是个“禁区”:由于颅骨具有高密度特性,对超声具有极强的衰减和畸变效应,因此常规的超声很难检测到由颅脑反射的回波信息。提高现代超声设备的穿透性能,是超声颅脑成像的关键性难题,也是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郑音飞...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我校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贺强教授团队在胶体马达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热敏高分子刷调控自泳驱动阴阳型微马达运动方向”(Thermoresponsive Polymer Brush Modulation on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of Phoretically Driven Janus Micromotor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
柔性可穿戴生物医学芯片目前主要可应用于皮肤或器官生理信号传感器、透皮给药、在体基因转染(图1)。近年来,微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可穿戴传感器在单细胞精度上进行长时间、实时生理参数的检测。另一方面,基于微纳米结构的在体透皮递送系统可以实现精确分子递送,包括小分子(如葡萄糖等)和大分子(如蛋白,质粒等)。最新报道的一些纳米转染芯片可以有效地表贴于皮肤上,并在单细胞精度上进行基因转染。与常规方法相比,纳米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在超高可拉伸柔性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Microchannel Structural Design For a Room-Temperature Liquid Metal Based Super-stretchable Sensor(《基于微通道结构设计的室温液态金属超高可拉伸传感器研究》)在《科学报告》(Scienti...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医学物理中心医用激光技术研究室江海河研究员课题组在2.79μm调Q激光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半导体泵浦100 Hz声光调Q 2.79 μm Er:YSGG激光器》(100–300 Hz repetition-rate acousto-optic Q-switched 2.79 μm Er:YSGG laser side-pumped by laser-diode)...
上海市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首个由科研机构申报的产品“定制式增材制造膝关节矫形器”于2019年1月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王金武主任团队的临床研究转化的科研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全资公司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为申报主体,上海医疗器械生产单位为受托生产企业。该产品的注册成功,为加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尽快从实验室...
心脏起搏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它能够确保心脏以规律的节奏跳动。然而,已有的起搏器并非完美的。它们最大的缺点是电池只能持续使用5年,而到了这个时间点就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来替换。这种手术过程会使患者面临着感染、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延长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近日,上海长海医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解决方案,涉及一种由心跳提供动力的起搏器。
日前,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结果由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学校出版社申报的焦李成教授、侯彪教授等编著的《人工智能、类脑计算与图像解译前沿》、庄奕琪教授编著的《生物医疗微纳电子技术》,经过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和基金委审定,成功入选。
日前,北航生物医学工程北京市高精尖中心、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及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课题组在生物可降解电子器件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2.441)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443.e.buaa.edu.cn/doi/full/10.1002/advs.2...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李舟与王中林研究团队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樊瑜波研究团队在生物可降解电子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Advanced Science上。生物可降解电子器件的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器件,生物可降解电子器件可在生理或环境水中实现全部降解或部分降解,完全不同于传统电子器件持久工作的特点。可降解电子器件应用场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新突破。该团队开发出一种精准、高效且稳定的动态医学电阻抗图像重构方法,成功获得了动物血胸、气胸状态下高分辨电阻抗图像。相关研究成果以“A Parametric Level Set based Approach to Difference Imaging i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
2018年12月29日,在西京医院麻醉科和骨科手术室配合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孟国林、赵广跃专家团队、联合烧伤外科谢松涛专家团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腓骨远端(外踝)假体治疗创伤性外踝缺如手术。63岁的患者王晨(化名)来自河南省,工作时意外严重创伤,造成左胫骨开放骨折、左腓骨远端(外踝)以及左小腿远端外侧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左腓骨远端(外踝)骨性组织丢失已无法修复,正常行走功能严重受限。以往类...
2019年1月4日,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教授牵头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国产创新数字诊疗装备区域协同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和临床路径的建立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出席会议。启动会上,李术才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一校三地办学新格局及近年来学科建设整体情况。他表示,王传新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具有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已入选山东大学攀登计划创...
2018年12月19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技术与财务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产业重大原创性技术创新项目“高端生化传感芯片和系列仪器产业化”进行验收。该项目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生化传感芯片的批量化工艺,建立了年产万片级芯片加工能力,开发了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甲醛测试仪等共计6款仪器,实现了系列仪器的工程化、批量化开发,建立了芯片和仪器批量生产规范和相关文件,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