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临床工程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临床工程学相关记录104条 . 查询时间(3.268 秒)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累计感染人数超过2.35亿,死亡人数超过480万。尽管目前各类疫苗已实现大面积的推广接种,但依旧没能阻止新冠疫情的此起彼伏。更为严峻的是,随着疫情的发展,新冠病毒也在持续变异,目前在欧洲,北美及亚洲等地区90%的主要流行株均为Delta(德尔塔)毒株,近期南京、扬州、福建和哈尔滨爆发的新冠疫情也正是由德尔塔毒株感染所致。截至目前,临床尚无相关的特效药物,而前...
2021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课题组、马飞和徐兵河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ancer Cell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key immune cell subsets associated with...
2021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国家研究中心谢震课题组与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基因治疗产品SynOV1.1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一期临床试验许可,用于治疗包括中晚期肝癌在内的甲胎蛋白(AFP)阳性实体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在世界多地仍在持续,COVID-19的快速筛查对于遏制其大流行、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核酸检测在检测时间和灵敏度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核酸假阴性条件下解除隔离的漏检风险。目前在重要公共场所只是采取防疫码和体温监测策略,这对于处于潜伏期的或无症状的患者的排查存在极大的挑战。因此完全依靠核酸检测仍具有公共卫生和安全隐患,急需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的补充...
2021年9月23日,来自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邱义福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题为“Macrophage IRX3 promotes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metabolic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中的IRX3对于调节肥胖及代谢炎症的重要作用,并且阐明IRX3作为转录...
2021年9月17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研究组解析了人源sGC全长蛋白与刺激剂YC-1和riociguat以及激活剂cinaciguat复合物的高分辨结构,揭示了小分子药物与sGC相互作用模式,并阐明了药物的激活机制。该文章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6...
胃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排名第三,患者通常只有不到40%的五年生存率。其中约10%的胃癌与EB病毒(EBV)相关。相比于EBV阴性胃癌,EBV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s,EBVaGCs)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包括PIK3CA高频突变、CDKN2A表达缺失、高甲基化,以及9p24.1扩增等,表明EBV在EBVaGCs的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
2021年度备受瞩目的拜耳讲席教授、拜耳学者奖、拜耳博士后奖评选结果于9月17日正式揭晓,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教授荣获拜耳学者奖(Bayer Investigator Award)。该奖项的设立是基于北京大学与拜耳公司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鼓励和表彰那些在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北京大学优秀学者。
2021年9月15日中午,生物样本库管理办公室举办了生物样本库培训,主要介绍了生物样本库的基本情况、详细的工作流程以及样本库的运行管理方式。本次培训由样本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雪萍主讲,常素华老师和孟则老师共同答疑。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南北院区,共有50余名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培训。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团队研究发现,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TBF)处理大肠癌细胞后产生的外泌体中miR-149-3(微小RNA miR-149-3p)减少,促进了Th17(T 辅助细胞17)分化。ETBF下调 miR-149-3p 并进一步促进 PHF5A(蛋白剪切复合体关键因子) 介导KAT2A(组蛋白乙酰化酶)的RNA(核糖核酸)的可变剪切,最终诱导大肠癌的发生。该研究成果...
7月,北大医院血液内科任汉云教授、李渊副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通过调节趋化因子CCR2-CCL2轴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CCR2+CD4+T细胞生成,进而达到预防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特发性肺炎综合征(IPS)的效果。此项研究发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特发性肺炎综合征的新机制,为利用MSCs进行IPS预防...
最近,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教授课题组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发展了一种可以在纳米尺度下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型成像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BiFC技术易产生假阳性信号的问题,并被用于在纳米尺度下解析宿主细胞重要蛋白质参与HIV-1病毒组装的工作模式。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ACS Nan...
细胞核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是基因存储、复制与调控的中心。在细胞核内,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已经被报道与基因表达1、染色质高级结构2等紧密相关。然而,目前鉴定与评估蛋白相分离特性主要依赖于体内外凝聚体形态、光漂白恢复实验等定性或低通量方法,如何系统性地、定量测定生理条件下染...
近日,广东省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表彰大会暨医院党建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省民营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党委书记段宇飞出席会议。
2021年6月23日,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第四期学术会议召开,实验室副主任聂勇战教授主持活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