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林经济管理相关记录809条 . 查询时间(2.941 秒)
针对禽饲料中Cu(II)离子缺乏高稳定性快速识别技术问题,禽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利用荧光素功能化的DNA作为捕获探针,三唑化合物作为稳定剂,建立了一种高稳定性Cu(II)离子的荧光快速识别技术。该三唑化合物的加入不仅能有效提高Cu(II)离子对荧光素的猝灭效率,将其从59.84%提高至99.16%,而且能大大增加荧光降低因子,从2.46增加至118.25,从而大大提高了该识别技术的灵敏度。...
蓝藻是富营养水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藻类,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会暴发性生长而在水表面形成蓝藻“水华”,进而影响饮用水安全。但是,水华蓝藻的蛋白含量较高(>40%),与大豆蛋白相当,同时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成为优质动物蛋白饲料的可能。在富营养化湖泊(如太湖、滇池等)周边的居民存在使用打捞的蓝藻饲喂猪、鸡等动物的现象。然而,蓝藻中部分藻类会产生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
肉鸡产供过程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危害因子的残留代谢规律不清楚,快速识别技术及产品不能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规模化养殖的禽肉营养品质成分不明,活禽交易禁止,冰鲜上市带来的贮藏保鲜技术需求等问题,在江西省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肉鸡产品全链条关键控制点识别与控制、快速识别、品质评价与调控、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探明了江西优质肉鸡养殖和屠宰全链条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研制了快速识别肉鸡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其中,着重强调“发展设施农业”,并首次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党中央对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提出的新要求,是将大食物观从发展思想、行动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发展战略、行动方案。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强调大食物观,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初心,更体现了以食物保供打牢农业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刻理解这一论断的内涵,对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各领域创新有力促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创新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每一项都需要创新驱动,都离不开科技的自立自强。一些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技术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助理研究员林青宁博士与毛世平研究员发表的文章《我国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SSBM-网络DEA与LightGBM方法》,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研究理清了我国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并揭示了其优化路径的内在机理与方案,为破解农业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提供了重...
近日,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本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Top 2% of Scientists on Stanford List)中,南昌大学食品学科谢明勇院士、聂少平教授、张国文教授3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谢明勇院士、刘成梅教授、聂少平教授、张国文教授、刘伟教授、熊勇华研究员、赖卫华教授、陈奕教授、谢建华研究员、许恒毅研究员、王允圃研究员、邹立强研究员、黄小林教授等13人入选“202...
2022年5月24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CIFAE)、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IAED)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以线上直播形式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来自社会各界的800余人参加了本次线上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要强,农业必须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脚步不会停歇,还需要加快步伐。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陈海滨副教授团队在《Ecological Economics》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herdsmen’s rangeland rent-in behaviour under current rural land tenure system of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当前草地“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背景下牧户草地租入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生钱琛为论文第一作...
2022年11月5日上午,第14届CAER-IFPRI国际学术年会开幕,主题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反思、改革与更新”。大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北京农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在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设立线下双主会场,并进行全网直播。此次会议的总收看量达到4000余人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东升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民以食为天,而耕地是食物生产最重要的资源,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重申“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使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