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楚汉文化研究 >>> 汉画研究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汉画研究相关记录101条 . 查询时间(4.62 秒)
青岛建立汉画像砖博物馆     博物馆  收藏  张新宽  寓意  展示  馆藏  青岛市       2021/11/16
2016年9月25日,汉画像砖博物馆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开馆,馆藏汉画像砖实物超过1万件,目前展出1000余件。据介绍,汉画像砖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收藏汉画像砖数量较多的博物馆,而且藏品来源地域广,精品砖系列、品类较多,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该馆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华夏瑰宝”“世史砖承”“巧夺天工”“大汉遗珍”4个陈列厅和“匠石流金”“奇秀隽永”两...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成都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就在这个夜晚,消失了长达2000余年的汉代蜀锦织机,穿越历史尘烟,在成都博物馆中“重生”。
由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主办,南阳市汉画馆、荆州市博物馆等协办的“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于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3月19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给我校的立项通知,我校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朱存明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项目批准号:14ZDB029,项目名称:《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朱存明教授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与省政府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2012年获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2等奖)。近年他在学校与徐州市政府的...
应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的邀请,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教授于2014年11月19日上午到汉文化研究院与研究生进行了学术交流。顾森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比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书画研修部主任、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等。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雕塑》、《中国汉画图典》、...
2014年7月8日,37件汉代画像砖亮相陕西汉阳陵博物馆“汉风蜀韵——四川汉代画像砖珍品展”。其中一件盐井画像砖,再现了东汉时期蜀地井盐生产的繁忙景象。有专家认为,根据这件画像砖内容推测,汉代已利用天然气作为煮盐的燃料。
日前,由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主持编辑的《汉画总录》陕北卷(1-10)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根据《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设立的三大国家级出版奖之一,是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的国家最高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
2013年4月25日上午,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画捐赠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此次捐赠的二十幅字画是老舍藏画的精选,计有齐白石国画八幅,黄宾虹国画一幅,傅抱石国画三幅,林风眠国画一幅,老舍书法五幅,胡絜青书法、国画各一幅。老舍之子舒乙特意为展览撰写了《我家藏画故事》系列短文,讲述发生在“画里画外”的有趣故事。“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画捐赠展”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2层展厅开幕。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免...
201211月28日,《片石千秋中国南阳汉画像石120品拓片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这次展出的120品精品汉画拓片,原石全部来自民间收藏,是我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石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其中超过100品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展览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部分画像石精品拓片及《帝乡之花中国南阳汉画120品》图书,用于国家图书馆馆藏。
南阳汉画拓片精品展于2012年3月14日开展,为其一周。本次展览共展出70幅精品汉画像石拓片,4块构筑汉墓的精品画像石、3块画像砖原件,以及11件汉墓出土的铜、陶、玻璃等材质的代表性随葬器物,集中反映了汉代画像石墓的装饰艺术形态。展览分为名人与南阳汉画、农业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9个部分,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反映汉代科学成就的天文星象和建筑画像,反映汉代贵...
在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吴白庄村西部,有一座近3米高的土堆。这堆封土之下,埋藏着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吴白庄汉画像石墓位于临沂市南6公里的吴白庄村北,1972年发掘,是一座砖石混合墓。整座墓葬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9米,总面积135平方米,出土画像石材49块,画面65幅。这座画像石墓最大的特色是在墓室之中刻画了大量升仙或长生不老的图像。吴白庄汉画像石以如此形象生...
导读: 被学术界誉为“敦煌前的敦煌”的汉画,是汉代在器物上、以墓室为主体的建筑空间中和地面建筑所遗存的绘画和雕刻,这些直观的图像资料与历史文献相印证,对研究汉代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风俗、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
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1年6月3日,大型纪录片《走进天下第一汉画石刻:武氏祠》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我们的山东》栏目隆重推出。该片共三集,经纪实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了武氏祠的建筑构成、艺术价值、历史背景,以及墓主人的生平事迹、武氏祠堂的发掘过程和保存状况。
2011年6月有朋友张丽女士赠给我一张东汉时代的画像石图片,据她说此画像石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上面刻有中国山东省晋阳山慈云寺天王殿。这块汉画像石高约3米,宽约1.8米,厚0.4米,重约4.5吨。画面有五层佛像,四层相对清晰,最底层被楔进水泥座内。这一汉画像石的出现将晋阳山慈云寺的始建时间由隋朝开皇元年向前提了约500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保护规划初步论证会2010年8月7日在嘉祥召开。济宁市嘉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胜,县委常委、副县长汲进梅,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薛超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卞延军同志,县政府办、发改、国土、建设、交通、水务、环保、旅游文物、消防、纸坊镇党委政府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初步成果论证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