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种子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种子学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2.875 秒)
2024年4月18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党委书记兼菠萝蜜种子资源选育岗科学家于旭东老师、海南大学菠萝蜜产业技术体系骆焱平老师及1名研究生一同赴儋州市侨植农场调研菠萝蜜资源分布情况,意外发现一株50余年的菠萝蜜树。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树是许树培先生最早栽培的2棵树之一,一颗栽种在侨植农场三队,一株栽种在八一农场。
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是禾本目的一个小科,近期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刺鳞草科并入帚灯草科(Restionaceae)。不论刺鳞草科的系统位置如何变化,其是认识和解析禾本目生命之树不可或缺的一支,在我国只有刺鳞草(Centrolepis banksii)一种,仅记录分布于海南。
虎颜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为野牡丹科虎颜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极短,被红色粗硬毛,具粗短根状茎。叶基生,膜质心形,长宽20~30cm或更大,故又名大莲蓬,蝎尾状聚伞花序腋生,多数,果实为蒴果,种子较小,不到1mm,果荚成熟时极易裂开。原产中国广东,喜高温、湿润的半阴环境,常生长于岩石缝中,不耐干旱,忌阳光直射,野外种群数量少。虎颜花于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野...
作物种子内部结构复杂多样,且随发育时期呈现动态变化。在不破坏种子活力的前提下,通常很难对其内部的微表型性状进行高通准确鉴定,这也是目前表型组和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瓶颈之一。岳麓山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肖浪涛教授团队率先以稻米垩白为切入点,基于显微CT技术创建了水稻种子(颖果)中垩白性状的3D活体测定新方法(Su and Xiao, Rice, 2020)。最近,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针对作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对来自中国不同区域的大豆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分析,鉴定到影响大豆种子百粒重的相关模块,并进一步从中挖掘出重要的调控因子。随后又基于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鉴定到一系列发育中持续积累的基因。基于以上两组分析获得的重叠的基因,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新的百粒重调控基因GmPLATZ。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该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的双突变体gmpla/b。这...
土壤种子库对于延续种群和维持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就种子群体而言,种子存活时间越长,越利于其在时间上分散风险,增加遗传多样性;同时,种子暴露于土壤种子库中的时间越长,面临老化、捕食、感染的风险越大,活力下降的风险增加,出苗能力可能减弱。因此,对于种子而言,是选择长久存活于土壤中还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果断出苗,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近期,《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杜燕、李涟漪、杨湘云等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编著。
2023年6月29日,农学院同亚太种子协会和中国种子贸易协会于线上共同签署了大学互联项目合作备忘录。大学互联项目是由亚太种子协会蔬菜和园艺作物工作组发起,通过与亚太各地区的农业大学机构建立合作联系,解决目标地区农业机构课程和职业培训间的差距,为亚太地区的种业职业发展培养技能和知识,满足对特定人才的增长需求。亚太种子协会主席Manishkuna Hansrajbhai Vaghasiya博士、秘书长...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评选会上,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杜燕、杨湘云、李涟漪等编著的《种子故事:珍稀濒危植物种子》从参评的300种图书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2022年12月3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为组长的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制的“水稻种子活力光学无损检测分选技术与设备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评议,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到会致辞。
2022年8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举办了2022年第8期园林论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郭文英研究员和山东农业大学臧德奎教授分别作了“林草植物新品种选育要点”和“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与趋势”的报告。
2022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植物源功能因子评价与生物合成团队联合作物科学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揭示了藜麦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调控机制。该研究为红藜麦作为全营养谷物在功能食品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植物生物学(BMC Plant Biology)》上。
近日,《自然(Nature)》杂志专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超低温生物技术研发及其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的工作。该项技术主要研发人员、种子生物学研究组林亮博士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相关介绍于2022年4月19日在《自然(Nature)》封底“我工作的地方”(Where I Work)栏目刊出。
种子既是植物繁殖延续的载体,也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种子发育及其储藏物质累积的分子调控机理一直是植物学、农学和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人们已经鉴别了大量控制种子发育的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但关于这些关键因子是如何在种子中被特异被激活的,从而参与种子发育和储藏物质累积,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主要参与转座子沉默和基因的表达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
2022年2月18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邓书林等完成的“一种提高桃金娘种子组培萌发和降低污染率的处理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10500496.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