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仪器及技术相关记录1504条 . 查询时间(3.466 秒)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黄成军和毛海央团队在纳米森林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呼吸是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反映运动强度的关键指标,呼吸模式与心肺功能相关。呼吸检测可以实时了解运动者的身体状态,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不足,还可以评估运动者的心肺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提供依据。但是,传统的湿度传感器受限于其结构和材料,存在灵敏度不高等不足。当前,多种应用于呼吸检测的...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团队、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发表了一项题为“Assembly of Matryoshka-Type Protein Nanocages for Compartmentalized Oxygen Sensing”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实现了双层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等,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日本东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法国里尔大学、英国气象局等科研人员,构建了基于国际上最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的多星组网地表太阳辐射观测(GSNO)系统,建立了多源异构卫星观测遥感模型,实现了近全球尺度地表太阳辐射最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能力,并同步提...
202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俊峰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性测量系统,构建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肝纤维高效诊断的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
石墨烯基异质结材料在太赫兹(THz)光电探测及高效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伴随材料低维化和器件小型化的进程加快,在微观尺度上探究异质结的光场响应机理对材料工艺优化及器件性能提升十分重要。然而传统THz表征方法的空间分辨率有限(通常在百微米量级),且光与异质结构相互作用过程极为复杂,因而实现石墨烯基异质结的THz纳米光谱成像及局域介电特性表征面临显著挑战。
平带材料由于电子的能量不随动量变化而备受关注,这种特殊的色散关系导致了高度简并的态密度和电子动能的淬灭。这些独特的电子结构引发了一系列由电子关联效应驱动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温超导、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和维格纳晶格等。迄今为止,仅有少数二维体系被证实具有平带,包括笼目晶格和莫尔体系。由于器件小型化的趋势,一维材料(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带)在近几十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一维材料中是否存在结构阻挫导致的...
2025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高效率连续波速调管”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做的CEPC高效率连续波速调管研制情况报告、查阅了测试报告, 并进行了现场考察。
2025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发展双色单分子闪烁比率成像技术(2C-SMBR),在单溶酶体水平同步实现纳米级结构成像与腔内pH准确定量。
2025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明珠课题组和复旦大学教授石磊课题组合作,在新型手性结构色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了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微半球具有宽带可调和多重偏振态可调的手性结构色,解决了传统手性结构色材料依赖特殊的成分、精细的纳米结构和单一的偏振调制等问题,有望在立体显示、生物传感、量子通信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
2025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生物医学组与合作者在脂质纳米颗粒 (LNP)免疫识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实现LNP与人体血液蛋白相互作用形成“蛋白冠”的原位动态分析,揭示LNP与免疫细胞受体之间的作用机制。
纳米级分子材料作为化学结构明确、均匀性优异的新兴化合物体系,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锆基金属有机笼(Zr-MOCs)凭借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可修饰性,在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Zr-MOCs较差的水溶性和细胞摄取效率严重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如何精准调控其亲水-亲脂平衡以实现高效细胞递送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挑战。
近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公布了2024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征集遴选结果(http://www.cis.org.cn/post/detail/183/6749),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质量与安全创新团队完成的《红外光谱在定性表征饲用鸡油氧化度方面的应用》入选百篇优秀案例库。
2025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詹高磊研究员与合作者在纯有机框架莫尔异质结制备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直接通过单体缩聚制备大面积转角一致的共价有机框架(COF)莫尔超晶格。相关成果以Moiré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uperlattices为题,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
2025年来,针对抗肿瘤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药效不理想和递送靶向性弱等问题,纳米马达靶向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药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H₂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在炎症调控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用于污水净化和海水脱盐的高效盐水分离和净化技术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分离膜领域备受关注。理想的二维材料膜应具备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分子传输能力,但目前在二维材料上实现大面积均匀的亚纳米孔结构仍面临挑战。传统的纳米孔制备方法(如离子或电子束辐照、化学或等离子体刻蚀)难以精确控制孔径和孔密度,导致膜性能受限。因此,探索一种能够在二维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