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574条 . 查询时间(2.218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新型深度学习框架应用于电池荷电状态跨域预测(图)
应用 电池 预测
2024/11/8
2024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陈忠伟院士、毛治宇副研究员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冯江涛教授,在电池健康管理领域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无监督域自适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跨域预测框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对于域间差异和目标数据标签的依赖,为电池实时SOC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实现电池SOC的精准跨域评估...
2024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研究员团队和燕山大学唐永福教授合作,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界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界面光热盐湖提锂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界面 能源 电池
2024/10/2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204、92262305)等资助下,南京大学朱嘉教授与合作者在盐湖锂资源绿色开发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界面光热盐湖提锂技术(Solar transpiration–powered lithium extraction and storage)”为题,于2024年9月2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
2024年来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的潜力不断被人们发掘,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屡创新高。为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研究者进一步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宽带隙钙钛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比如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等。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而备受关注。在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采用宽带隙钙钛矿材料作为顶电池吸收短波长太阳光,...
上海硅酸盐所开发出高倍率、长循环、低极化的可充型锂氟化碳电池(图)
循环 电池 探测
2024/10/27
锂-氟化石墨(Li-CFx)一次电池由于其具有超高能量密度(2180 Wh/kg)、长储存寿命(超过10年)和低自放电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等一些重要特殊领域。由于CFx的放电产物包含难以解离的氟化锂(LiF)和通常需要至少5.2 V电压才能氟化的碳,这种电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不可充电的。然而,随着当今社会对能量储存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二次)电池体系变得越来...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钙钛矿 太阳能 电池
2024/10/2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n-i-p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钙钛矿 太阳电池
2024/10/13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具有开发面向效率大于30%光伏组件的潜力,是当前光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晶体硅电池技术,是当前产业的主流技术,兼具高效率、成本效益和大规模生产等优势。光伏产业十分关注如何开发基于TOPCon底电池的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硅负极在实际软包电池应用中的界面演变(图)
电池 应用 界面
2024/10/14
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具有更高容量和更长循环寿命的负极材料是实现锂离子电池性能突破的关键。硅基负极具有较高比容量(3579 mAh g−1),较低工作电位(0.2–0.4 V)与较低生产成本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然而硅基负极在电化学循环中界面不稳定并发生持续的动态演变,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而目前已有的研究报道主要以使用纳...
《先进功能材料》发表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能能/乔锦丽教授团队在锌空气电池双功能电极发展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图)
先进功能材料 徐能能 乔锦丽 锌空气电池 双功能电极 催化剂
2024/10/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曹安民课题组在纤维素基固态电解质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曹安民 纤维 电解质 纳米
2024/11/5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强度、可生物降解等特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碳中和的理想材料,在纺织、造纸、生物医用、包装、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纤维素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电化学稳定性在二次电池固态电解质(SSE)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是纤维素的离子绝缘性使其局限于惰性支撑材料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用铋单原子负载石墨毡电极(图)
原子 电池 电极材料
2024/10/11
2024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刘涛研究员团队在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铋(Bi)单原子负载石墨毡电极,其在24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能量效率达到81.2%,峰值功率密度达到990mW/cm2,为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示宽温区锌铁液流电池电解液活性物质溶剂化结构的调控机制(图)
电池 电解 活性 溶剂化结构
2024/10/11
2024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在锌铁液流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调节电解液中活性物质的溶剂化结构,揭示了其对Fe(CN)64-/Fe(CN)63-低温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拓宽了锌铁液流电池的低温适应性。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在分子诱导应力调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分子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2024/9/21
钙钛矿薄膜制备过程中残余应力与缺陷导致紫外线易降解钙钛矿材料,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限制了钙钛矿光伏的产业应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利用具有紫外异构功能的分子为钙钛矿的“防晒霜”,并引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活性层。这可以保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免受紫外线损伤降解,并可以在紫外光照射下通过分子间构型转变钝化缺陷。进一步,该团队提出了分子互变异构持续紫外防护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