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噪声与震动控制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噪声与震动控制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2.584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与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利用多体混合纠缠成功克服了环境噪声,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该成果2024年5月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上。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敏研究员团队联合林间院士、丘学林研究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教授,利用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测线记录的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成像。这是创新利用短时长主动源数据记录进行被动源地震方式结构成像的成功尝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GR-Solid Earth),助理研究...
在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举行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会议由联合体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支持举办。会议由联合...
2023年4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首次亮相中国国际环保展,32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单位,向观众零距离展示了各自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倾听、交流互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对噪声污染防治的日益重视。有源噪声控制技术能够有效衰减低频噪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源降噪耳机和有源消声箱等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有源降噪头靠被用于汽车中以抑制误差传声器周围的低频路噪。
为全面贯彻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2023年2月14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及配套制度培训班,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窦树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培训班并讲话。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市检察院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为主题的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亮剑噪声污染,推动新修订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落地落实,以法治之力维护人民群众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2022年6月6日上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科普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城市噪声污染与防治”专题讲座,为广大社会公众科普噪声污染相关知识,解答噪声相关的问题,让公众更科学、理性地认识噪声,控制噪音,治理噪音,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防治的关注度,促进各领域噪声控制与管理,助力推动新噪声法的实施。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综合部张晨主任主持,我会环境科普部陈永梅主任致辞。
2022年4月8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李培等一行7人到公路院调研交流,了解国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噪声工程中心”)工作。李培一行参观了公路交通综合试验场的半消声室、足尺环道、车辆噪声测试广场和十米法电波暗室等重大科研设施,并详细了解了正在研发测试的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等降噪技术产品。
近日,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奖名单发布,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袁康教授牵头完成的“高地震烈度寒区村镇适宜抗震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薛联青教授(绿洲学者)牵头完成的“环境变化条件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技术”两项成果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为积极落实原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日前,京新高速公路智学苑小区噪音噪声防治专项工程圆满完工。京新高速公路智学苑小区噪音噪声防治专项工程共涉及西二旗智学苑小区5栋楼约803户居民。工程分两阶段进行,其中2020年已实施:加装高6 1米的折点式声屏障450m(路基段)、4.5 1米的折点式声屏障350m(桥梁段);2021年实施:智学苑小区部分楼加装隔声窗约...
2021年4月22日,爱思唯尔(Elsevier)重磅发布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上榜共计4023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圣小珍教授继2019年入围该榜单后,2020年再次入选该榜单,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连续两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第一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学非互易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与山西大学张鹏飞、张天才教授等人合作,在原子系综中实现了51.5dB的非互易隔离,是目前无磁非互易领域中的最高隔离比,并且首次探讨了非互易器件中量子噪声问题,证明了该新的全光非互易效应不会引入额外的量子噪声。该成果于2021年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彭承志、姜海峰等实现长距离大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在大气噪声、链路损耗、传输延迟效应等多角度仿真了高轨卫星星地高精度时频传递,验证了基于中高轨卫星实现万秒E-18量级稳定度的星地时频传递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光频标科学实验和洲际光钟频率传递和比对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2021年4月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上[Optica,8(...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