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遗传学”相关记录1100条 . 查询时间(1.83 秒)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新范式揭示男性不育的核心遗传基础(图)
遗传 细胞 基因
2025/1/10
雄性动物睾丸的主要任务是产生精子。精子发生过程包括精原细胞自我更新、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精子变形等高度保守的机制,且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同时,每个物种的精子发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以适应该物种独特的生存与繁殖需求。维持这些过程的分子机制涉及一些关键保守基因,而这些核心基因表达程序确保配子的正常形成。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模式植物适应高海拔环境机制(图)
植物 环境 群体
2025/1/9
青藏高原具有低温、强风和强辐射等极端环境特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模式植物拟南芥在全球广泛分布。西藏地区自然分布的拟南芥为探讨植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提供了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牡蛎温度适应遗传与环境互作及可塑性进化分子机制方面获新进展(图)
遗传 环境 进化 分子
2025/1/8
2024年12月30日,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TOP期刊Molecular Ecology在线刊发了海洋所贝类遗传与进化研究团队关于牡蛎温度适应进化机制的最新成果。表型可塑性是一种重要的进化机制,能够帮助生物改变表型值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表型可塑性的遗传变异也称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G×E),是导致环境响应性状表型变异的关键部分。然而目前对于G×E 效应如何塑造环境响应性状的不同可塑性模式理解薄弱,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70514、8247217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王凯研究员、孔炜教授、王茜研究员以及谢正伟研究员团队在诱导多能干细胞用于血管畸形建模和药物发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人静脉内皮细胞用于血管畸形建模和药物发现(Generation of iPSC-derived human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 for th...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黄超课题组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文章(图)
黄超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叶绿体 RNA编辑
2024/12/29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发育所科研团队在环境智能高产稳产作物设计中取得重大进展
遗传发育 环境 智能 作物
2024/12/22
2024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团队发布了“环境智能型高产-稳产作物设计育种新策略CROCS (Climate-responsive optimization of carbon partitioning to sinks)”,该项研究进展于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4日在国际顶尖杂志Cell发表,题为“Engineering source–sink relations...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破译枸杞子基因组图谱(图)
基因 活性 遗传
2024/12/13
枸杞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果胶多糖。枸杞果胶多糖(LBPPs)是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衰老等功效。尽管枸杞在健康领域应用较多,但对枸杞的遗传图谱、枸杞活性成份LBPPs的合成过程和调控机制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枸杞的分子育种发展与推广。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发育所团队合作发现多种土壤微生物衍生分子延缓宿主衰老(图)
遗传发育 土壤 分子
2024/12/22
肠道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其包含的基因组数量超过人类基因组的150倍,对宿主健康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并加速衰老进程。2024年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如益生菌补充、粪菌移植)干预健康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活菌定殖及移植相关风险,微生物直接干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挑战。因此,探索微生物源分子调控宿主健康和衰老的机制成为重要的研...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牡蛎温度适应信号级联通路方面获新进展(图)
信号 遗传育种 进化
2024/12/4
2024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适应进化与遗传育种团队在牡蛎温度适应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获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iScience, Communications Biology和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研究发现青少年女性体型知觉与求瘦渴望密切相关
神经 群体 遗传
2024/11/28
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对于瘦的身材有着偏执的追求,同时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身体尺寸。因此,在此类患者群体中,求瘦意愿和体型知觉的准确度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形式的关联。王葵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我国许多青少年女性都渴望变瘦,无论其实际体重状态如何。强烈的求瘦意愿是进食障碍的风险因子之一,因此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存在求瘦意愿的青少年女性,是否也伴随着体型知觉偏差;如果存在的话,这种偏差是...
中国科学院新研究发现捕食者与猎物共用化学报警信号
信号 群体 质谱
2024/11/27
黑尾胡蜂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是体形最大的胡蜂之一,有剧毒。黑尾胡蜂的雌蜂有着8毫米毒针,与毒针相连的毒腺储藏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进而可能致使肝肾衰竭。黑尾胡蜂在攻击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招唤同伴群起而攻之,因此报警信息素使得黑尾胡蜂变得极度危险。而黑尾胡蜂的报警信息素尚无报道。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多巴胺参与调控蜜蜂对胡蜂的恐惧反应(图)
反应 行为 植物
2024/12/2
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通过直接(如捕食)和间接(如恐惧反应)的方式对猎物产生影响。这种间接效应增加了猎物的躲避行为,扰乱猎物的进食和发育,并影响其生态,从而产生了“恐惧生态”的概念。持续暴露在捕食者压力下会导致动物产生类似恐惧的行为,该行为与大脑激素水平有关。已有证据表明,多巴胺可能影响多种神经通路和过程,蜜蜂可以改变大脑生物胺水平,以应对压力刺激,导致神经反应和行为的改变。例如,人为增加大脑多巴胺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萧玉涛团队揭示超基因控制昆虫滞育发生的机制(图)
基因 萧玉涛 昆虫 群体
2024/12/18
2024年11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萧玉涛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supergene controls facultative diapause in the crop pest Helicoverpa armiger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离群体构建、QTL定位、基因编辑等方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和杨远柱团队合作揭示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新机制(图)
曹晓风 杨远柱 资源 遗传发育
2024/11/29
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首创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具有一系两用的特点,简化了育种流程。两用核不育系不受恢保关系限制,配组自由,稻种资源利用率高、选配优良组合机率高,成为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极大推动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最新的农村农业部全国农作物推广数据显示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杂交水稻总面积的50%左右,其中超过95%的温敏两系杂交稻组合都是由含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