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相关记录1651条 . 查询时间(3.906 秒)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然而,青藏高原高寒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环境因子、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初级生产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多功能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高寒生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共生网络复杂性与土壤多功能性之间关系仍缺乏系统了解。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吸收近1/4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在减缓全球变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全球范围内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和强度的持续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CO2吸收能力受到了极大挑战。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单一极端事件或单一地区的定量评估工作,缺乏对全球范围内极端高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对陆地生态系统吸碳与排碳等环节,以及高温极端条件下水热条件转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影响的全面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多因素管理缓解城市生态系统供需与公平困境(图)
管理 城市生态系统 经济
2024/11/13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承担着社会经济功能,还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然而,全球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因素的复杂多维性、供需空间异质性、供需满足与空间公平的权衡、多尺度生态问题差异,以及城市生态管理策略的差异化等问题尚未得到系统解答。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解析全新世以来地形对东北地区泥炭沼泽形成的影响(图)
解析 生态系统
2024/11/7
泥炭沼泽作为千年尺度碳汇效率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抵消人为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泥炭沼泽的形成意味着在局地尺度大气中CO2开始被吸收到土壤碳库中并以泥炭形式长期保存。受全球温度变化影响,全球泥炭地大规模形成时间为全新世早期和中期,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的中高纬度地区。然而,与全球泥炭地大规模形成时间不同,我国东北地区泥炭沼泽大规模形成时间集中在全新世中期和晚期,滞后于全球同纬...
湖南举办全省林草生态修复技术培训班
湖南 林草 生态修复
2024/11/13
《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红树林 修复 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2024/11/1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冰上和冰下生态系统对冰前生态系统的不同贡献(图)
生态系统 微生物群落
2024/11/6
冰川生态系统包括冰上、冰内、冰下和冰前等不同生态系统。这些冰川生态系统位于冰川的不同位置,环境条件的差异塑造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不同冰川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物质传输。研究不同冰川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理解冰川生态系统间的连通性和转变,有助于预测冰川生态系统对下游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镇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取得进展(图)
空间 生态系统 评估
2024/11/10
2024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袁丰研究员研究组在SSCI城市研究领域顶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valuating objective and perceived ecosystem service in urban context: An indirect method based on housing market的研究成...
山西“省鸟”褐马鸡种群平均数量1.9万只(图)
山西 省鸟褐马鸡 种群
2024/11/14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发表中肋骨条藻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图)
基因 生态系统 水产养殖
2024/11/8
2024年1月1日,藻类学期刊Algal Research刊发海洋所在硅藻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这是在成功构建海洋优势浮游植物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和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后完成的第三个骨条藻属物种的参考基因组。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提出温带森林不同菌根类型树种共存的新机制(图)
森林 生态系统
2024/11/8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超过80%的树种与菌根真菌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最常见的两种菌根类型是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EM)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其中,AM树种种类丰富(>70%的树种),但多属于稀有种或非优势种;相反,EM树种种类很少(~4%的树种),包含松科、壳斗科、龙脑香科等建群树种。AM和EM树种在温带地区均有广泛分布,AM-EM树种...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张齐兵研究组在森林生长稳定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张齐兵 森林 生态系统
2024/11/6
森林生长稳定性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至关重要,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但关于林下植被对树木生长稳定性的影响却鲜有涉及。针对此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齐兵研究组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选择了3600米至4400米的两个海拔梯度进行了森林样地调查,采集了树木年轮样本。研究人员利用树轮数据建立了一个量化树木个体生长稳定性的指数,将其与林下植被结构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蕈树科枫香型(落叶)与蕈树型(常绿)花粉鉴别的新评估与挑战(图)
评估 气候 植物 群落
2024/11/10
蕈树科由枫香树属(Liquidambar)的15个种组成。传统分类将热带常绿的种类归为蕈树属,温带落叶树的种类归为枫香树属,它们在形态、地理分布范围和生态习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木本植物群落,其化石花粉被广泛应用于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但是,蕈树属与枫香树属花粉的传统区分方法存在不确定,需要通过增加标本种类、数量以及取自不同地理居群的更多代表性种类的补充研究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