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机合成化学”相关记录250条 . 查询时间(6.578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非活化烯烃双碳官能团化反应方面取得进展(图)
反应 有机合成
2025/2/18
过渡金属催化烯烃的双碳官能团化可以同时在烷基链上引入两个片段,是快速构筑复杂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活化烯烃(包括环状烯烃和极性烯烃等),相比于活化烯烃,针对非活化烯烃的双碳官能团化手段较为局限,通常需要在烯烃烷基链上引入额外的导向基(例如8-氨基喹啉等),通过形成稳定的环金属物种中间体促进反应的进行。然而,导向基的引入和脱除极大地降低了目标分子的合成效率,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潜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合作在吲哚萜hapalindole Q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有机 生物合成 代谢
2025/1/11
吲哚萜是一大类具有吲哚和萜类杂合结构的天然产物。Hapalindole家族天然产物是一类从海洋蓝藻中发现的吲哚萜,其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昂课题组前期利用Prins环化策略,实现了该家族多个成员和系列类似物的合成 (Angew. Chem. Int. Ed.2014, 53, 13840)。然而,该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供体-受体环丙烷(DACs)领域引发了全球学术界的广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合成化学的发展。供体-受体环丙烷由于较高的环张力以及邻近的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使碳-碳键强烈极化,成为了有机合成中宝贵的三碳结构单元。目前文献当中已报道的反应包括环加成反应、亲核试剂引发的开环反应以及重排反应,为构建包括天然产物在内的复杂结构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利用供体-受体环丙烷进行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武大汪成团队在超高比表面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有机框架 材料 合成
2024/11/15
2024年11月8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汪成教授团队关于超高比表面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用于甲烷吸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Ultrahigh–surfaceare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methane adsorption”。武汉大学2024届博士毕业生尹颖以及博士研究生章雅(北大联培)、周旭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汪成教授与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对映和Z/E选择性的立体发散性合成方面取得进展(图)
有机合成 催化 反应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31005、21991112)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麻生明院士团队合作在对映和Z/E选择性催化立体发散性合成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对映和Z/E选择性催化立体发散性合成α-非天然氨基酸(Stereodivergent access to non-natural α-amino acids via enantio- a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单分子精准测量与合成方面取得进展(图)
分子 精准测量 合成 纳米
2024/9/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334006、22090054、22033004)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佚伦教授团队提出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Synthesis by Sensing”(边合成边测量)新策略,精准可控地制备成异聚体蛋白质孔道。利用这种非对称的纳米孔道实现了单个多肽对映异构体及非对映异构体的精准识别。研究成果以“立体和区域结构明确的异聚体纳米孔道合成及单分子传感 (Si...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研究组揭示隐藻的光适应与捕光调节机制(图)
李梅 合成有机物 细胞
2024/9/19
放氧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命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的同时释放氧气,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提供物质和能量。位于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I(photosystem I,PSI)和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对于光合作用光反应至关重要,两个光系统均由核心和外周捕光天线构成,其中光系统核心是高度保守的,但结合在核心外周的捕光天线在不同物种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反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325110、92256303、2217128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施世良研究员团队在酮的动力学调控不对称加成反应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铜催化酮的动态动力学不对称烯丙基化、炔丙基化和丁烯基化(Dynamic kinetic asymmetric allylation, propargylation and crotylation of 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惰性双C-H键活化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惰性 双C-H键 活化领域
2024/9/3

中国科学院过渡金属络合物非共价键作用催化不对称转移氢化研究获进展(图)
金属络合物 催化 有机合成
2024/6/18
目前,过渡金属催化的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转移氢化是制备手性醇的有效策略。使用半三明治结构的Ru/Rh催化剂,一系列芳基/烷基、炔基/烷基、全氟烷基/烷基取代的酮以及α-酮酯或α-酮酰胺已可以被氢化并以较高的ee值得到手性醇。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活性小分子高效创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活性小分子 孕甾皂苷 合成
2024/4/19
孕甾皂苷大量存在于夹竹桃科植物,具有多样的生理活性。它们由孕甾和糖链组成,糖链部分含有大量2,6-二脱氧糖。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俞飚团队完成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孕甾皂苷化学全合成。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叶绿素d型蓝藻光系统利用远红光的结构基础(图)
蓝藻光系统 结构 水合成有机物
2024/3/15
放氧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几乎是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放氧光合作用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原初反应,通常由位于植物、藻类及蓝藻等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在可见光的驱动下完成。Acaryochloris marina(A. marina)是以叶绿素d(Chl d)为主要光合色素的独特蓝藻,可通过Chl d吸收低能量的远红光驱动放氧光合作用。然而,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