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03条 . 查询时间(4.109 秒)
2024年10月11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70kW并实现稳定供束运行,超过设计指标70%。通过在快循环同步加速器新增两台高性能的磁合金加载腔,提升束流功率至170kW,是验证CSNS-II束流功率升级路线的关键一步。CSNS加速器团队在前期大量机器研究和模拟工作基础上,利用暑期检修前后的两个短期调试窗口,充分探索调束新思路和挖掘机器性能极限,成功将打靶束流功率提升到1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氢原子转移型反应方面取得进展(图)
原子 反应 催化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222101、22350006、22171012)资助下,北京大学朱戎研究员团队在氢原子转移型反应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类氢原子转移型的铜催化烯烃氢官能团化反应(Mimicking hydrogen-atom-transfer-like reactivity in copper-catalysed olefin hydrofunctionalizatio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现“笼目”超导体中低能集体激发模(图)
超导体 低能 机理
2024/9/21
超导态是库珀对凝聚后形成的宏观量子液体态,由包含能隙的大小(Δ)及相位(ϕ)等超导序参量描述。基于超导序参量的集体激发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库珀对的配对对称性和轨道性质,对探索研究多分量的新型超导体以及超导配对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与超导相关的超导集体激发模仅在在少数几种常规超导体中被观测到。但是,对于揭示及描述超导体中激发模与超导电性的普适关系,还需要研究更多超导体,尤其是研究新型...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致密核物质性质理论研究中获进展(图)
中子 演化 量子色动力学
2024/8/15
2024年8月1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的雍高产研究员在核物质相结构与中子星“超子谜团”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核物质相结构的探测研究是当前国际大科学装置(如美国RHIC-STAR、德国FAIR、俄罗斯NICA、日本J-PARC以及我国HIAF等)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其对人们探索宇宙早期、晚期演化奥秘以及对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的...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大连化物所实现一氧化碳促进的协同羰基化(杂)芳基迁移反应(图)
反应 能源 催化
2024/8/16
2024年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催化羰基化重排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开发出一种可见光诱导下由羰基化触发的(杂)芳基远程迁移反应,CO的插入是(杂)芳基能够发生重排的关键,该反应体系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一系列含氟烷基和杂环的1,4-二羰基化合物。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大连化物所建成百米长卷对卷柔性钙钛矿组件产线(图)
柔性钙钛矿 核能
2024/7/19
2024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柔性大面积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产线研发”取得新进展,建成卷对卷连续制备柔性钙钛矿组件产线,连续制备长度达到100m,研发的350mm×1050mm尺寸的大面积柔性组件效率高达17.75%,连续制备的长度和效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硅太阳电池组研究员刘生忠团队承担完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上建立镧-120的激发态结构(图)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2024/7/21
2024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来自法国、芬兰、南非和英国等国家的合作者首次成功测量了β缓发质子核镧-120的激发态结构,在质子滴线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和形状演化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24年7月8日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获进展(图)
重离子束 辐射 碳代谢
2024/6/27
2024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具有影响,并可以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2024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影响显著,同时,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中国科学院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质子-反质子束缚态存在的新证据(图)
谱仪 质子束缚态
2024/4/19
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质量为1882 MeV的共振结构X(1880)或为质子-反质子束缚态。4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同时,美国物理学会报道了这一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升级中子测量设施
中子测量 聚变 核能
2024/9/6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宣布升级新的中子测量设施,增强英国核能、国防和聚变研究领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持续发展。升级的新型粒子加速器为荷兰制造的2.0 MV同轴VHC Tandetron,功率将提高6倍,成为全球少数提供精确可追踪中子标准的设施之一。新的加速系统可满足英国核基础设施和未来反应堆安全高效运行所需的新仪器和探测器的特性需求,支持聚变研究机构及其供应链,为国防和安全部门生产单能中子场和热...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加速器打靶功率再创新高(图)
散裂中子源 加速器打靶功率
2024/3/17
2024年3月4日,经过两周的紧张的束流调试,中国散裂中子源 (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60kW并实现稳定供束运行,超过设计指标60%。本次功率提升,是加速器功率升级两步走方案中第一步的一部分,第一步小升级就是通过同步加速器的小改进,逐步提高束流功率到200kW。利用春节假期停机,东莞研究部李晓带领RCS高频团队研制的第二台磁合金加载腔完成在线安装并投入运行;同时新增了动量准直器。黄明阳带领加...
中国科大在高效单分子上转换电致发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分子 界面 高能
2024/6/14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发光技术,通过调控分子界面能级排布,首次观察到超常明亮的单分子上转换电致发光现象,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高效上转换发光机制,并且从理论上阐释了界面能级排布对单分子电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于2月23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高亮度极化阿秒电子束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电子 激光 核物理
2024/8/28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267204、12022506、12275209、12105217)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栗建兴教授团队在高亮度自旋极化阿秒电子源制备方法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提出利用激光尾波场加速产生高亮度、自旋极化、阿秒电子源新方案。以“双尾波注入产生高亮度极化阿秒电子束(Generation of ultrabrilliant polarized attosecond...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合成出新核素锇-160和钨-156(图)
核素锇 核物理学 演化
2024/2/22
2024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合作单位首次合成了缺中子新核素锇-160和钨-156,揭示了中子数为82的壳效应在极端缺中子核素中增强的现象。2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杂志在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