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处理技术”相关记录600条 . 查询时间(0.3 秒)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发育障碍,通常表现为单眼视力下降,即便矫正了屈光不正,视力仍无法达到正常水平。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弱视眼的视觉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衰减,但在介观尺度上参与前馈、侧向连接与反馈处理的皮层微环路的具体变化,以及双眼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

2025年4月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重大项目“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结题审查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SAR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它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同时提升了成像...

2025年4月3日,在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发布了“全球冰冻圈研究引擎(Global Cryosphere research Engine,GCE)”。GCE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冰冻圈大数据挖掘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产出的大数据挖掘分析云平台,对标谷歌地球引擎(GEE)并突破GEE在观测数据、物理模型、AI模型以及大型模型支持...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物种分布信息选择对准确评估海洋生物分布格局的潜在影响取得新进展(图)
评估 数据 信息
2025/4/13
2025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团队在海洋物种分布数据信息对其生物地理格局精确评价与应用效果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ifferences in predictions of marin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based on expert maps and opportunistic occurrences”为题发表于保护生物学旗舰期刊C...
中国科学院全球尺度遥感土壤水分产品时空填补方法研究获进展(图)
遥感 土壤 数据
2025/3/24
2025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尺度遥感土壤水分产品时空填补方法发展、对比与验证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围绕传统偏差校正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在填补全球尺度主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卫星(SMAP)土壤水分产品缺失数据的有效性、全球实测数据验证填补后的土壤水分相较于原始SMAP数据的准确性、环境变量对土壤水分数据填补精度的影响等三方面展开研究,以发展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填补方法...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种康研究组创建了苜蓿耐盐表型高通量精准鉴定技术体系(图)
培育 土地 数据
2025/4/19
耐盐饲草品种培育是发展边际土地饲草产业的核心和基础。饲草等作物育种一直存在目标表型难以高通量准确鉴定的技术瓶颈。表型组学飞速发展使其成为饲草表型鉴定和遗传资源挖掘的利器,但如何有效解析表型组产生的高通量数据仍是难点,表型组学与上层组学数据整合进行多组学分析是重要的解决途径。目前表型组学数据分析多采用普适性大数据模型,而小样本目标数据特定型模型却鲜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服役数据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图)
材料 数据 耦合
2025/3/6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毛飞雄研究员、柯培玲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海洋关键材料服役数据系统,集物联设备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结合前期开发的跨海域材料腐蚀物联监测系统、浮标海床基海洋立体监测装置、深海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室内耦合环境模拟装置,以及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初步构建起覆盖“感知-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政府官员跨城市调任推进水污染治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污染 移植 数据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22006、42471187)资助下,北京大学朱晟君研究员与贺灿飞教授等合作,在政府官员跨城市调任对水污染治理效果的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城市间官员调任比政策移植在减少水污染方面更为有效(Intercity personnel exchang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olicy transplantation at red...

2025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昌平实验室合作在Small Methods期刊上发表题为Learning Phenotype Associated Signature in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withPASS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整张切片作为计算建模的对象,提出了切片级别嵌入(slice...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高轨卫星的星载GNSS定轨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卫星 测量 数据
2025/1/11
利用星载GNSS测定卫星轨道是一种高效的定轨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地基测量手段测定卫星轨道,该方式有全球覆盖无地域限制、节约设备建设维护成本和全天时被动式接收数据的优点,现广泛应用于低轨卫星测定轨中。随着高灵敏星载GNSS接收机的制造工艺水平上升,以及星上载荷的不断设计优化,近2025年,利用导航数据探索高轨卫星实际定轨能力有了实质性进展,并有望进一步拓展到地月空间。近期依托相关项目,上海天文台精密定...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在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相关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能源 分析 数据
2025/1/11
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与碳资产研究中心蔡国田研究员团队在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鉴于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主体功能、产业格局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区域经济梯度差异为区域间居民生活变迁转移提供了内在动力。同时,区域间社会变迁导致的城镇化发展规模和生活方式差异的逐渐扩大,对区域间家庭部门居民资源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促使区域居民...
茂名石化阀门入库验收实现数智化管控
茂名石化 阀门 中国石化
2025/1/10
近日,茂名石化物资供应中心阀门泵验台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用,实现对阀门入库验收工作的数智化管理,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2024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多地区同时出现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使得人类社会在应对极端气候挑战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2022年8月,欧洲东部、中国南方及北美西部同时遭遇了破纪录的极端高温热浪。然而,对于这一协同热浪事件的成因机制以及外强迫与内部变率各自的贡献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非接触心脏活动监测(图)
非接触 心脏活动 监测 拍频效应
2024/12/1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基于压缩感知非精确重构信号的TDOA估计方法进展(图)
信号 数据
2025/2/21
2024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人员基于压缩感知技术,在非精确重构原始信号的条件下实现了一种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的估计方法。信号的到达时刻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 在无源定位、干扰源定位和时间同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机会信号,当无法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或带宽时,通常需要提高采样率或增加采样时间,以提高TDOA估计精度,但这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