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2.35 秒)
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贵金属由于受到相对论效应的影响,使得贵金属催化剂的具体结构和反应机理很难被解释清楚。因此,亟需一种简单有效的模型去预测贵金属催化剂的结构。此前,Pyykkö等人提出了铂和氧之间在局部杂化轨道方面的相似性经验模型,Walker等人利用此模型发现PtC3分子稳定的线性结构。
随着全球核电的快速发展,对铀的消耗需求持续增加,随之在整个核燃料循环以及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铀废液。铀具有较高的化学毒性和强的致癌性,且在不同的酸、碱和氧化还原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能力均很强,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然而,放射性废液中铀浓度较低和大量干扰离子的存在使得从复杂废液中选择性提铀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团队,与日本日立公司松本弘昭和曾超斌高级工程师合作,在高温CO2电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氧化还原循环处理,构建了高密度金属/钙钛矿界面,显著提高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CO2电解性能和稳定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史全研究员团队通过简单易行的合成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石墨烯基复合相变材料。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变性能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基光热转化复合相变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淀粉人工光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研究成果9月2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卢周广课题组在超高比能量高压钴酸锂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能源材料领域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Dextran sulfate lithium as versatile binder to stabilize high-voltage LiCoO2 to 4.6 V”。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罗光富团队在锂金属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利用纳米多孔材料抑制锂枝晶形成的微观机理,以及材料的长期失效机制和改进方法。这一研究为提高锂金属电池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论文以“Atomistic Mechanism and Long-Term Stability of Using Chlorinated Graph...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展出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苄胺的新路线
木质素 芳香胺类化合物 苄胺
2021/8/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李昌志、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发展出一步法将木质素中含量最丰富的β-O-4结构片段选择性胺化解聚生成苄胺的新策略,并打通了从真实木质素原料到苄胺的制备路线。
大连化物所制备出高性能超薄二氧化碳分离膜(图)
二氧化碳 分离 COFs 纳米
2021/8/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彭媛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片为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科学家制备出高选择性“零维”分子筛膜
零维分子 分子筛膜 膜材料
2021/7/29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提出以简单“零维分子”——2—甲基咪唑为基元构筑高选择性分子筛膜。这种“零维”概念的分子筛膜,实现了氢气(H2)/二氧化碳(CO2)分子的有效分离。该“零维”分子筛膜为获取高纯H2及捕获CO2提供了潜在实现路径。
科学家制备出高性能超薄二氧化碳分离膜
二氧化碳分离膜 超薄纳米 高效分离 COFs
2021/7/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彭媛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以二维共价有机框架(COFs)纳米片为分离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成功将COFs的孔径缩小,实现小分子气体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肝癌不同亚型代谢差异及机制获揭示
肝癌亚型 代谢物—蛋白质 癌症细胞
2021/7/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朴海龙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代谢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癌症多组学数据,定义了代谢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的肝癌亚型,并揭示出不同肝癌亚型在预后、免疫、肿瘤微环境、甲基化调控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为肝癌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铁锐汪淏田合作团队在室温乙炔还原制乙烯研究中取得进展
乙烯 乙炔杂质 乙炔催化
2021/7/29
乙炔杂质会毒化后续用于乙烯聚合反应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影响聚合物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在聚合之前将乙炔杂质的浓度降低至ppm(百万分之一)级别,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热催化乙炔加氢技术(图1,路线1)。然而,热催化加氢技术通常需要在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进行,且需要引入过量氢气,不仅易引发乙烯过度加氢,还导致后续额外的气体分离操作。在更低温度下实现乙炔的选择性催化转化,同时避免引入额外气体杂质,依然面临...
新无金属钙钛矿单晶用于生物友好型X射线探测
无金属钙钛矿单晶 X射线探测器 DABCO-NH4I3
2021/7/2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生忠团队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奎合作,在无金属钙钛矿单晶生长及其器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制备出高灵敏度无金属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相关结果发表在Matter上。
研究揭示生物分子YB1促进癌症转移机制
YB1 癌症转移 癌症治疗
2021/7/29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朴海龙团队研究发现核苷酸结合蛋白YB1,可通过调控非编码的小RNA分子miRNA生物学合成促进肝癌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