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免疫生物化学”相关记录140条 . 查询时间(2.149 秒)
嵌合性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受体,整合了抗体的抗原识别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的信号区以及共刺激分子的信号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在T细胞中外源表达CAR后,产生的CAR T细胞可以针对特定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CAR T细胞治疗已获批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并且...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综述环形RNA药物设计(图)
赵方庆 药物 蛋白质 免疫
2024/11/28
环形 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内源性非编码 RNA 分子,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环状结构使其免受外切酶降解,因此比线性 RNA 更加稳定。自 2010 年代初以来,circRNA 在 RNA 适配体、 guide RNA 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2024年来甚至被用于 SARS-CoV-2 疫苗的研发。随着 circRN...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张杰团队发现棉花免疫信号途径协同作用新机制(图)
张杰 免疫 信号 反应
2024/11/6
植物具备多层次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病原信号并激活免疫反应。但与对模式植物的相关研究相比,学界关于棉花对病原菌的免疫机制研究相对滞后。2024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杰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论文,题为Recognition of a fungal effector potentiate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
科学家发现存在于土著人群和食肉动物中的古老幽门螺杆菌生态种(图)
动物 免疫 基因
2024/10/19
2024年10月16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Daniel Falush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完成的题为An ancient ecospeci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食报道了存在于土著人群和肉动物中的古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生态种(ecospecies)。该生态种...
中山大学吴超团队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加重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的新机制(图)
吴超 治疗 免疫系统 分子
2024/12/16
2024年10月8日,附属第八医院吴超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20.3)发表了题为“Helicobacter pylori upregulates PAD4 expression via stabilising HIF-1α to exacerbate rheumatoid arthritis”的研究论文...
组胺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生物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也是免疫系统、肠道和皮肤中的重要信号分子。组胺在人体中广泛存在,由肥大细胞、肠嗜铬样细胞和神经元等细胞分泌,参与一系列重要生理过程的调节,包括过敏反应、胃酸分泌、觉醒和炎症反应等。许多组胺功能由 G 蛋白偶联组胺受体介导,其中包括四个成员,H1R、H2R、H3R 和 H4R。
沈阳生态所在超级抗原改善肠道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蛋白质 分子 免疫
2024/9/13
超级抗原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因具多靶点多途径的免疫细胞激活功能,是理想的免疫调控候选药物。长期以来,经口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一直是口服蛋白药物研发的难点,而超级抗原的耐酸、耐消化酶的特点使其具有开发成为口服制剂的潜力,这对于增加临床适应症和改善可能的不良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9月3日,《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antibody-mediated NMDA receptor clustering and endocytosis in autoimmune encephalitis》的研究论文。这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导,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杨团队揭示蝙蝠抗病毒RNA干扰通路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图)
李杨 病毒 免疫
2024/8/10
蝙蝠能够携带大量病毒但自身往往不出现明显的病理特征,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其独特的免疫耐受能力。这些机制包括抑制过度炎症反应、高效的DNA损伤修复、免疫系统的平衡调控、独特的干扰素反应、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以及与病毒的长期适应共存。这种复杂而高效的免疫调控机制,使得蝙蝠在面对病毒感染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同时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理解这些机制对人类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新靶点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免疫 治疗 生殖系统
2024/8/2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72928、82373332、82272707、82072889、81974405、81772787)等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高庆蕾教授、方勇教授和马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梁晗教授团队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卵巢癌新辅助PARPi或化疗揭示eTreg细胞为HRD肿瘤新靶点(Neoadjuvant PARPi or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郝沛研究组合作综述阐述了mRNA疫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图)
免疫 感染 蛋白质
2024/7/20
2024年7月11日,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郝沛研究员与多位知名学者的合作综述:mRNA疫苗技术在传染病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mRNA疫苗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病因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能有效改变AD发展进程的治疗手段。传统AD相关啮齿类动物模型(如转基因及人源化小鼠模型)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AD发病机制的理解,但由于小鼠与人类在遗传背景、大脑结构、认知行为和免疫系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啮齿类动物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属食蟹猴...
VH1-2抗体耐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突变机制获揭示(图)
疫苗 蛋白 新冠病毒
2024/8/23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熊晓犁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揭示了非典型VH1-2抗体耐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突变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报告》(Cell Reports)。
2024年5月22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艳实验室与浙江大学生研院朱永群实验室、北京大学刘小云实验室合作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egionella effector LnaB is a phosphoryl-AMPylase that impairs phosphosignalling”的文章,发现了一类广泛存在于病原菌中新型的LnaB家族磷酰基单磷酸腺苷酸化酶效应蛋白,揭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脑膜淋巴管的活体成像示踪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活体成像 神经系统 免疫
2024/8/26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335007、62305118)等资助下,华南师范大学光声学影像团队杨思华研究员联合海南大学周非凡教授在脑膜淋巴管活体成像示踪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立体宽场活体光声显微示踪脑膜淋巴管(Advancing insights into in vivo 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with stereoscopic wide-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