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曲 >>> 戏曲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戏曲史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3.004 秒)
明清陕西戏曲剧种剧目手抄本古籍保护整理出版是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一个特色研究项目之一,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收藏有老一代戏剧工作者在五十年代,深入全省90多个县(市),走访老艺人、戏剧界同仁收集的明、清两个代流传于陕南、陕北、关中一带的秦腔、汉调桄桄、西府秦腔、同州梆梆子、汉调二黄、跳戏、陕南道清、阿宫、弦板腔、线戏、老腔、华剧、弦子戏、蛮戏、迷胡、越调、八步景、八岔、汉中曲子、端公、大筒子、韩城秧歌戏、关...
2025年3月5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四团排练厅内气氛热烈而庄重,新编秦腔历史剧《西域风尘记》建组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郝卫、艺术总监边肖,以及该剧编剧张建国、导演王化武、音乐指导罗新昌、作曲配器闫岩、郭李鹏、舞美设计王军、服装设计孙瑜、化妆造型设计蒋龙才、灯光设计李飞等主创与四团全体演职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本次建组大会由艺术总监边肖主持,标志着《西域风尘记》正式步...
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泉州梨园戏,在共和国成立后曾数度进京献演,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和声誉。其实,这个古老的剧种曾经走到戏班散棚、艺人回乡的末途,是新中国的“戏改”政策,让它绝处逢生,并从此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或作“周姑子”),又名“秧歌腔”、“五人班”、“五人戏”。它发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流行地区较广:以章丘为中心的称西路(西到济南、东到淄博);临朐、沂源一带为东路;惠发、济阳一带为北路(北路肘鼓子也叫“花鼓灯腔”,简称“灯腔”)。
在学院教务处和科研处多年来的大力推动与积极支持下,在北京市教委高精尖学科项目资助下,戏文系的教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与诸多成果,正在朝着教学正规化、教材系列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近年来,我院戏文系二级教授谢柏梁参加了教育部部颁优秀教材《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并主编了教育部与北京市优秀教材《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徽班进京与早期京剧的成熟     早期  徽班  京剧  二百年       2022/1/24
1990年,我国本打算隆重“纪念京剧形成二百年”,然而学者们指出,1958年,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讲座》第十讲“京剧及各地方剧种”中业已阐明:“京剧素称‘皮黄’,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时,主要唱徽班‘二黄’调,此后道光八年又有‘湖北籍伶工’进京,唱‘楚调新声’的‘西皮’调。南北交流,皮黄合奏,咸丰、同治年间才过渡到纯粹的京剧‘皮黄剧’。”因此,京剧以徽班进京为契机到形成,有40余年时间,至新中国成立...
目连戏,素称“戏曲活化石”,滥觞于晋代《佛说盂兰盆经》,经过唐代变文的接引,演化为宋元时期杂剧及南戏中的《目连救母》。明代安徽祁门人郑之珍所撰《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获得“支配三百年来中下社会之人心,允推郑氏”之盛誉。清代目连戏演出遍及全国,并进入宫廷。
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属性,古人深知历史剧是剧不是史,曲、史自是两体。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地位,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都认为曲中有史格自高,历史文化内涵和史鉴价值提高了历史剧的体格。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创作,古人清楚知晓历史剧中有实有虚,虽有部分论者反对历史剧过分拘泥史实,但总体而言推重据史实录,显示出史官文化对历史剧创作、评论的巨大影响和古人对历史剧传播历史的承载功能的看重。
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人文学院张安福教授的书稿《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和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朱恒夫教授的书稿《中国戏曲剧种发展史》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今年《成果文库》共申报426项,有39项成果入选,其中上海3项,我校就斩获2项。这也是我校继2012年度和2013年度后,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6年12月27日,樱美林大学与北京大学戏曲文化交流演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举行。樱美林大学学生京剧团、北京大学京昆社以及北京陈经纶中学金帆合唱团共同奉献了精彩的节目。日本驻华大使馆代理大使伊藤康一,樱美林大学校长三谷高康,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夏建辉,陈经纶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张静,以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常务副校长柯杨,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素兰及...
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日前揭晓,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2013级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王雪松的论文《晚清伶人演艺收支述略——基于晚清笔记的一种考察》获三等奖。《晚清伶人演艺收支述略——基于晚清笔记的一种考察》通过梳理晚清笔记中的伶人演艺史料,对晚清消费娱乐的大潮下伶人演艺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进行专题研究,并尝试厘析这种靡奢之风下伶人收支暴涨的原因。文章将在CSSCI来源辑刊《戏曲研究》第100辑“王国维戏...
此书是作者步入戏曲研究以来陆续完成的研究成果,撰写时间达八年之久。其内容归为两个部分,即宋元伎艺与中国古代戏曲的关系和清代学术与戏曲的关系。具体篇章中,作者考证了宋元缠令、百戏与杂剧的关系,论述了毛奇龄、焦循、俞樾、刘师培等清代学者的戏曲观,并探究清代戏曲的考据化、自娱化、案头化、征实化等特征,从而较为系统地呈现了古代戏曲、清代学者、学术与戏曲的关系。
经过五十多位戏曲专家历时六年的努力,在四百年间两万多部剧本中挑选出来的戏曲剧本的精品集《后六十种曲》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日,“《后六十种曲》新书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韩国的专家学者和剧作家们聚集一堂,对该书的出版意义和学术价值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近日,浙江大学出版社编制出台《学术著作出版规范》,针对学术著作出版的过程,对书稿的格式、要素、流程和版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据了解,这是我国出版社出台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将于2012年4月1日起在浙大出版社试行。
2011年12月22日18:30,中国戏曲学院“12·9”戏曲节活动——“巅峰对决”戏曲史、党史知识竞赛在追剧场举行,导演系代表队在八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勇夺该项比赛一等奖。本次活动由基础部主任梁建明、学生处处长刘忠心、基础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颜晓华、基础部教师薛中君、高潇倩担任评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