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太阳能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太阳能相关记录277条 . 查询时间(4.577 秒)
太阳能的转换与利用是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一种直接高效的绿色、低能耗能量转化策略,太阳能-热转换能够轻易地将入射的太阳光转化为可观的热量以促进能源的再利用。然而,当传统的光热转换材料暴露在水环境下,由于水的高比热容导致材料光热转换效率降低,难以维持性能的稳定。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将超疏水功能结构引入光热材料体系有望实现高效稳定的热供应以及在各种水环境下实现新的功能应用。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溶液加工性和出色的机械灵活性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聚合物存在长共轭分子骨架和大分子量使得微观形态难以调控,限制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此外,作为评估应用前景的关键,柔性器件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机械稳定性之间没有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不仅制约了光伏器件性能与机械稳定性的发展,也混淆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钙钛矿由于其显著的光电特性,具有高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快速进步,但其运行稳定性仍然是商业化的重大挑战。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光诱导的卤化物离子迁移和随后氧化成碘(I2)引起的,尤其当器件在面对高温下的热效应时,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会导致I2挥发并导致不可逆的器件退化。因此,抑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I-/I2的逸...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优异的光电性能等特点,在新一代光伏发电领域颇有应用前景,已实现26%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结晶过程较为复杂。中间相的参与,如混合溶剂相和δ相,使得制备出均匀和高结晶度的钙钛矿膜具有挑战性,并导致晶格畸变、随机取向和俘获中心产生。结晶调控被证明是提高钙钛矿薄膜质量和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钙钛矿的结晶过程通常从Pb-I骨架开始,在前体溶液中形成纳米...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和《清洁能源市场监测》指出,得益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和电动汽车等技术快速推广,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低于2022年。
面对全球自然环境恶化的挑战,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作为新一代的光伏技术,凭借质轻、透明、柔性、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日,德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装机量创历史新高,预计在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
2023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组)刘生忠研究员、王开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李东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苗青青研究员合作,设计并合成了不同烷基链长的聚离子液体,在宽带隙钙钛矿与电子传输层之间构建了一个疏水的氢键聚合物网络,制备出高效率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和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钙钛矿由于其长载流子扩散长度、长载流子寿命和宽吸收范围,已经成为低成本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潜在材料。在众多钙钛矿材料体系中,FAPbI3体系具备较小的光学带隙和较好的热稳定性,更有利于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开发和制备。然而研究发现,室温下FAPbI3体系更容易形成黄相δ-FAPbI3而非光活性的黑相α-FAPbI3,这会影响钙钛矿结晶过程,导致PSCs的光伏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受限。此...
巴彦油田双轴双槽集热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年产工业蒸汽6800吨。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与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得器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过去十多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大多采用n-i-p正型器件结构,但处于电池顶层的常用p型有机小分子Spiro-OMeTAD存在易吸水以及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发展。反型结构(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稳定的n型金属氧化物如SnO2和低载流子复合损失的p型自组装分子(SAM)分别作为电子和空穴传输层,可兼...
国家能源局2023年10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占新增装机的76%。其中,水电新增装机788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3348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07万千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3.84亿千瓦,同比增长20%,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9.6%,已超过火电装...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外燃式热电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紧凑、静音、可靠等突出优点,在近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新结构分子的设计合成是推动有机电子学发展的驱动力。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具有合成不可控和批次差异性大等缺点,因而材料和器件重复性欠佳,是商业化进程中的瓶颈。共轭小分子结构明确,解决了合成可控性和批次差异性问题。然而,电荷输运强烈依赖结晶性,最佳活性层形貌难以获得,影响了器件性能和稳定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