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国际动态 恒星与银河系相关记录544条 . 查询时间(1.686 秒)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当地时间6月2日宣布,计划将在2028年至2030年间执行两项探索金星的新任务,以研究金星的大气和地质特征,每项计划将得到约5亿美元的经费。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望远镜在2009年至2018年间收集的数据,描绘了一幅新的银河系最外层区域的全天地图。这个区域被称为银河晕,位于形成银河系可辨认的中央盘旋臂之外,星星稀疏分布。尽管光晕看起来几乎是空的,但它被预测含有大量的暗物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这张新地图揭示了大麦哲伦星云(LMC)是如何像一艘船一样穿过银河晕,它的引力还在其后的恒星中产生尾流。...
Astronomers have found stellar eggs containing baby stars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Milky Way galaxy. To make the discovery, the scientists used NSF's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
2019年8月被发现的博里索夫彗星与太阳系的任何彗星都不一样。对其彗发的两项研究表明,它比人们之前看到的任何星际物体都原始。彗发是包裹在彗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云,当彗星划过太空时,尘埃和气体云会显现出来。博里索夫彗星穿过太阳系的轨道意味着它一定来自另一颗恒星。这是继小行星Oumuamua之后发现的第二颗星际天体。
Much of the carbon in space is believed to exist in the form of large molecules call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r PAHs. Since the 1980s, evidence has indicated that these molecules are abund...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空气和光纤链路,以迄今最高的准确度比较了基于铝、锶、镱的3种原子钟。研究结果朝着更精准复现秒定义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工作是首次比较3个基于不同原子的时钟,也是第一次将不同位置的原子钟隔空相连。3月25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这些发现向秒的重新定义更近了一步,并有助于寻找暗物质——宇宙中难以捉摸的组成部分。”未参与该研究的英...
美国宇航局(NASA)2021年3月16日发表文章称,研究表明,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文章提到,一项由NASA资助的新研究称,数十亿年前,火星是一个被海洋、湖泊覆盖的星球,海洋深度在330至4920英尺(100到1500米),这一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大西洋的一半。其中,有30%至99%的水通过化学作用成为火星地壳下的含水矿物质。
科学家发现一颗恒星被黑洞吞噬而毁灭之后,存在着一种高能中微子。相关论文2月23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为超高能量宇宙射线的起源提供了新线索。美国纽约大学和德国德西研究中心等20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工作,他们主要研究中微子——只有在强大的加速器中才能产生的亚原子粒子。通常,中微子及其产生过程很难被探测到。“宇宙高能中微子的起源是未知的,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出了名的难以确定。”该论文作者、纽约...
银河系的圆盘是弯曲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星系自身不稳定的结果;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是与另一个星系碰撞的结果。据国外媒体2月5日报道,一组国外天文学家的最新研究,或许有望平息这场争论。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利用引力作用于暗物质这一事实,首次从根本上计算出了暗物质的质量范围。这一范围比以前认为的要窄得多。最新研究缩小了暗物质粒子的潜在质量范围,也为未来的暗物质“捕手”限定了搜寻范围,还有助于科学家未来发现潜在的新作用力。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波观测设备直接“看到”,科学家们通过暗物质对星系的作用确定了其存在。宇宙微波背...
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行星主星发出的恒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预测,但并不一定会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于发现它。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恒星耀斑是由恒星发出的,是磁成像的突然闪光。在地球上,太阳耀斑有时会破坏卫星和干扰无线电通信。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强烈的恒星耀斑也有能力消耗和破坏大气气体,如臭氧。如果没有臭氧,有害程度的紫外线辐射可以穿透行星的大气层,从而减少其表面存在生命的...
银河系中心球面成分(又称凸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楚,凸起中是否存在年轻恒星一度引发争议。近日,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在银河系中心周围尘埃云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原始气体和恒星团。他们将这类新的由大量原始物体“遗迹”组成的恒星系统命名为“凸起的化石碎片”,这些原始物体在120亿年前诞生了银河系。研究结果发表于14日的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将火星上的卤水转变成氧气和燃料。这一技术不仅有利于未来的火星探索,也可用在地球上,比如应用于国防和深海探测等领域。2008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研究了火星表面的土壤,发现火星上存在冰冻水。此后,欧洲空间局(ESA)的“火星快车”在火星上发现了几个地下水塘,由于高氯酸镁盐的存在,这些水塘里的水仍然是液...
2020年11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芬兰图尔库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一颗彗星的固体尘埃颗粒中发现了磷和氟。这颗彗星名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5年。
2004年,科学家在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紫外线环,但不知这种奇特的结构如何形成。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近日在蓝环星云的荧光碎片内发现了新证据,破解了这一谜团:蓝环实际上是两颗恒星相撞产生的一个锥形发光氢分子云团的底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