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恒星形成与演化 星际物质物理学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恒星与银河系相关记录544条 . 查询时间(2.736 秒)
英国《自然》杂志2016年8月18日刊登的一篇天文学论文,报告了白矮星在发生经典新星爆炸前后的状况。该研究提供了有关这种现象演化的最新洞察和新星质量迁移变化的直接证据。白矮星是一种演化到末期呈白色的恒星,它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呈现出低光度、高密度和高温度的特征。当一颗经典新星出现在一个白矮星双星系统中时,白矮星会向伴星产生吸积(致密天体由引力俘获周围物质)行为。自2003年以来,光学重...
Brown dwarfs are smaller than stars, but more massive than giant planets. As such, they provide a natural link between astronomy and planetary science. However, they also show incredible variation whe...
最倒霉的恒星什么样?大概是每隔不到两分钟就被“同伴”用高能电子抽打一次。日前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恒星亮度变化比以前认为的要剧烈得多:在30秒瞬间内亮度就能提高400%。进一步观察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双星系统,其中一颗对另一颗以相对论性电子束进行轰击。这颗恒星AR Scorpii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380光年左右。上世纪七十年代,天文学家观察到了恒星AR Scorpii并标记...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宇宙中已知最古老的星系之一可能同时蕴藏着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氧。一个国际天文学小组2016年6月16日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宇宙中最古老氧的清晰信号,它来自于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一个星系,这说明宇宙诞生仅7亿年就出现了氧。这个大规模的恒星群——被称为SXDF-NB1006-2——位于距离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地方。在2012年被日本天文学家发现时,SXDF-NB1006-2是当时已知...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西弗吉尼亚的绿岸射电望远镜和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恒星形成时遭受的环境压力要比之前认为的大得多。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5月26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此前被认为适合生命存在的部分行星,由于其大气层会一直保持过厚状态,导致它们表面温度过高,可能并不是寻找外星生命的理想对象。
一个国际天文学团队2016年5月2日在《自然》杂志网络版发表报告说,他们在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矮星附近发现了3颗与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这些行星可能具备宜居条件,值得深入研究。矮星是一类特殊的天体,它们往往由恒星演化而成,其光度和体积与普通恒星相比都较小,按表面温度等特征可分为白矮星、红矮星、褐矮星等。
A giant star that exploded 30 million years ago in a galaxy near Earth had a radius prior to going supernova that was 200 times larger than our sun, according to astrophysicists at Southern Methodist ...
德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超新星,并且它的爆发时间就发生在过去数百万年前,相对而言是一颗较为年轻的超新星。这一研究对人们了解恒星的形成,以及地球周围的恒星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超新星爆发是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通常会产生强度极大、持续时间很长的电磁辐射,能照亮整个星系。这个过程中恒星会将其大部分甚至所有物质以高达十分之一光...
巴西和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迄今独一无二的白矮星,其大气层99.9%为氧气,而绝大多数白矮星的大气层由氢和氦等轻元素构成。它是已知第一颗大气层几乎为纯氧的恒星,挑战了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或将有助科学家们更透彻地洞悉恒星进化的秘密。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The disks of dust and gas that surround young stars are the formation sites of planets. New images from 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 reveal never-before-seen detai...
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望远镜在2011年捕捉到一个出乎意料的镜头:在围绕其他恒星寻找行星时,拍摄到了一对超新星,让科学家首次详细地观察到引发该现象的冲击波。当恒星耗尽氢燃料之后,其核心就会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坍塌,触底后发出冲击波,使恒星外层爆炸,即超新星爆发。英国《卫报》报道称,开普勒望远镜碰巧在2011年捕捉到两次这样的大变动,在其中一次成像中,天文学家能够看到冲击波抵达恒星的表面。
最近,一个由美国圣母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多家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借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两颗恒星爆炸最初几分钟的景象,并第一次看到从较大那颗恒星塌缩的核内产生的激波。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复杂的爆炸,正是这类爆炸产生了构成人类、地球和太阳系的多种元素。
这一超大恒星群中的5颗恒星为最新发现,其质量均在太阳的100倍以上。另外4颗在2010年发现,其质量均在太阳的150倍以上。它们是目前科学家发现的最大的恒星样本。研究结果将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星团R136的宽度只有几光年,坐落在蜘蛛星云,距地球约17万光年。这一年轻的星团中有很多质量极大、明亮炽热的恒星,它们的能量主要以紫外线的方式辐射出来。...
Microscopic dust particles have been found in meteoritic material on Earth, particles that were likely formed in stellar explosions that occurred long before the creation of our star, the sun.Whether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