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地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环境地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3.939 秒)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卡霍基亚遗址(Cahokia)是北美洲最大的前哥伦布时代遗址,这座北美洲原住民的古城保存有当时北美洲最大的土质建筑。此前有学者认为是干旱摧毁了这座古城。2015年5月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刊登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学家塞缪尔·穆尼奥斯(Samuel Munoz)及其...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报告说,对非洲化石的分析表明,在约3350万年前南极冰盖开始形成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一个明显的下降期。这是首次有直接证据证实南极冰盖形成与二氧化碳浓度及其温室效应有关。
科技日报2007年6月19日讯 世界首个海洋酸度监测装置——一个放置有多个传感器,直径达30米、可系在水下的科考浮标近日在阿拉斯加海湾下水,它将通过卫星源源不断发送监测数据。该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由美国华盛顿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的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及加拿大海洋科研所共同承担,目标是考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如何与海洋形成循环,大气与海洋这两个生态系统...
中国环境报2006年9月26日讯 亚洲金属项目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研究金属在土壤中排放和毒性情况,为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建立相关的法律规范以抵消金属使用对环境保护的伤害。亚洲金属项目由国际铜业协会、力拓集团和国际镍业协会联合赞助,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土地与水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携手推出,将在中国设立2个、澳大利亚设立1个主要的实验室。项目计划于2008...
在我驻埃及大使馆大使基金的支持下,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席伊思马仪博士一行2人于2006年8月4日至14日访问我国,进行沙漠治理科技交流。伊思马仪博士一行受到了四川、宁夏、新疆等地科技主管部门的热情接待。访问期间伊思马仪博士代表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与四川、宁夏、新疆等科技部门签署了多个关于沙漠新技术、生物肥料技术转让、沙漠治理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青岛国际科技合作网2006年8月16日讯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访问期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代表海洋所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助理所长LisaShaffer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应国家科技部驻埃及使馆科技处的邀请,大使基金的资助,埃及沙漠研究中心Ismail Abdd galil Husscin主席、MohamedAbbasMabrouk副主席一行二人于2006年8月4日至14日访问中国。8月5日在中国驻埃及使馆科技处主任苏平平、成都正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合伦、四川正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曦、四川大学、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内江市科技局等有关人员一行七人的陪同...
应国家海洋局邀请,中美合作“南北极海区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走航观测和研究”项目的两名美方专家,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理察德•万令科夫博士和美国乔治亚大学蔡卫君教授,在拜访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参观了中国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船,与国家海洋局三所讨论了美方提供的海气二氧化碳分压走航观测系统在“雪龙”船上的安装事宜后,于2006年7月31日~8月3日访问了国家海洋局第三海...
2006年4月5日,德国公共电视台(ZDF/arte)采访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鉴于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在防沙治沙、干旱区植被建设试验示范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在国际上享有的知名度,德国公共电视台通过互联网和文献检索等途径对该站的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了解,并决定在筹划拍摄人类与沙尘暴和荒漠化斗争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时,将沙坡头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示范作为拍摄的重点题材。
2006年4月3日,日本草炭研究会常务理事川上敞博士和理事安达武博士与寒旱所所长王涛博士和有关研究人员就合作研究草炭与固沙植物结合用于流沙固定研究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协议。据悉,草炭也称泥炭。它是由沼泽植物残体构成的疏松堆积物或经矿化而成的腐植物,它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草炭分为低位草炭和中、高位草炭。低位草炭是含氮素养分和矿质元素高,酸度低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分解程度高。中、高位草炭含氮素养分和矿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宣布,2006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将在阿尔及利亚举行。这是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首次在一个北非国家举行。2006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目的是呼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荒漠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据悉,目前,全球近20亿人生活在干旱地区,土地的严重退化威胁着10亿人的生存环境。
中国环境报2006年2月10日讯 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保护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据《湿地公约》秘书处近日消息,2月初,阿尔巴尼亚、法国、危地马拉、牙买加、墨西哥、韩国和罗马尼亚等国政府宣布,又有一批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单。阿尔巴尼亚环境部宣布,在这个国家境内的斯库台湖(此湖跨越阿尔巴尼亚边界,是巴尔干半岛最大湖泊)和布纳河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单。
2005年11月30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协定》签署仪式在京举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签署协定。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张学忠出席了签字仪式。该项协定旨在促进泥沙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泥沙中心在国际泥沙领域的研究、咨询、培训、交流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签字仪式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建荣教授于2005年11月15日至17日参加了在日本九州大学举办的东亚边缘海海洋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作了“长江冲淡水季节变化”的大会特邀报告。朱建荣教授近几年组织实施了长江口外海区4次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现场资料,对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环流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展示了我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国际上对黄海东海物质输运和对环境影响等方...
欧盟委员会2005年10月24日提出了一项新的海洋策略,以确保欧盟所有海域在2021年以前达到环境健康标准,使其海洋环境安全、清洁、健康和丰富多彩,这对海洋约占50%版图的欧盟来说,在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悉,新策略将是2006年该委员会提出的海洋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