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钢铁冶金 >>> 炼铁 炼钢 铁合金冶金 钢铁冶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钢铁冶金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2.317 秒)
龙晓燕,女,山西太原人,副教授,材料学博士,力学博士后。毕业于燕山大学,主要从事先进钢铁材料相变、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研究工作,针对关键构件服役过程疲劳、磨损和腐蚀等失效开展机理研究。
郭菁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研方向:钢铁冶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湛文龙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方向:低碳炼铁新技术;高炉合理炉料结构;高炉焦炭劣化机理及质量控制;多相反应动力学。
李万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方向: 特种合金开发、特种冶金工艺技术、工模具钢的质量控制、海工钢和高温合金的质量控制、冶金过程数值模拟。
于会香,副教授,科研方向: (1)高品质钢的洁净度控制;(2)中高锰钢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控制;(3)冶金过程数值模拟。
张宗旺副教授,科研方向: 高炉炼铁技术及炼铁新技术;铁矿粉造块技术;煤粉低污染燃烧及高效利用技术等。
周恒副教授,科研领域:冶金过程模拟仿真,低碳炼铁与氢冶金,烧结球团。
高艳宏,女,1975年11月生,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现内蒙古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同月到辽宁凌源钢铁公司任职,2005年6月获得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12月获得重庆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冶金过程优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
杨青山,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巴渝学者(青年),九三学社,师从潘复生院士。对镁合金材料与加工以及在交通轨道和电子产品上的应用等进行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
朱子宗,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委员会会员;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技术顾问。长期从事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煤炭改性及低碳炼焦关键技术研究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大型钢铁企业科研项目30多项,在《煤炭学报》、《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钢铁》、《钢铁研...
吕学伟,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霍英东高等学校优秀教师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人才,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首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论坛优秀青年教师奖,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和称号。现为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分会委员、铁合金分会基础理论研究组副组长,中国金属学会中小高炉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高...
郑卫红,从1994年4月进入浙江科技学院后,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数据通信及网络。
杜长坤,男,1964年2月生,本科,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1985年7月在贵州工业大学冶金系任教,1987年1月至今在到重庆科技学院(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曾任冶金系炼铁教研室主任,材料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炼铁专业的教学、教育研究、管理及科研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学校及省部级教学改革和研究课...
任正德,男,1964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系化学冶金专业,后在重庆钢铁研究所从事钢铁新工艺及新材料的研发工作,1988年开始,在重庆科技学院(原重庆钢铁专科学校)冶金系炼钢教研室任教。1991年—1994年在重庆大学冶金及材料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历任冶金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为重庆大学在读博士。
杨治立,男,汉族,1969年5月生,四川南充人,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冶金工程系主任,1992年7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4月获燕山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主讲课程:《炼钢学》、《炉外精炼》。主要研究方向:炼钢工艺、材料制备、资源利用等。近年来主要成果: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CHINA FOUNDRY》、《材料工程》、《炼钢》、《特殊钢》等刊物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