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池 >>>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人物 电池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2.301 秒)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tzel),瑞士国籍,物理化学家。1944年出生于德国多夫歇姆尼茨。1968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71年在柏林工业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72—1974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77年至今一直在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工作,现任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界面与光子学实验室主任、教授。201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
武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先后在韩国仁荷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以博士后、JSPS研究员、COE特聘助教授资格,从事氢能源材料、器件及供氢系统的研究工作。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常务理事、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材料联合体(IUMRS)出版委员会主任,C-MRS能源转化与存储材料分会副秘书长,国际期刊“Progress in Nature ...
刘建国,华北电力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动力分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引用超过6300次,H因子为42,承担了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王利刚,教授、博导,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制氢方向负责人、“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2009年获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起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2016年以最高荣誉获柏林工业大学过程科学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15-2020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展博后研究;2020年受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王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1997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2001年在芜湖造船厂机装车间任助理工程师;2001-2004年在西北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200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2010年11月,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2010年12月-2017年11月,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
张恒运,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松江区拔尖人才。1994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本科学位,2001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美国超微半导体、道康宁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与研究员,2014年聘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担任ASME MNHMT 2016、 IEEE EPTC2014-2021、ISLBFS2021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主持...
单丹,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电化学,光、电生物传感,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生物燃料电池。目前承担南京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化学与社会》、精品通识选修课程《化妆品化学》、专业选修课程《生化反应工程》、研究生课程《生物传感技术》等课程。
杨志,男,博士,1976年8月出生,安徽省桐城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副所长。1995-1999年在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2005年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机械...
肖金生,出生于1962年2月,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1、新能源材料及其在汽车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2、燃料电池与储氢材料及其系统的模拟与设计;3、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
何昂,化学电源技术专家,中国碱性蓄电池工业的开拓者。建国后,在引进国外袋式镉镍蓄电池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工艺革新,先后自力研究成功铁镍、锌银和镉镍板式、箔式碱性蓄电池,解决了我国碱性蓄电池三大系列的多项关键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