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学术机构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702条 . 查询时间(2.607 秒)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成立于 1994 年 10 月,是由全国电子教育单位和电子行业企事业单位、团体自愿参加组成,是跨地区、跨部门的从事电子教育研究的学术性社团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社会团体。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成立于1980年,其前身是原无线电电子学系于1957年创办的半导体教研组,是专门从事微电子学和纳电子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机构。建所30年来,微电子所在我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发展史上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获国家奖励8项,省部级奖励20多项,授权专利136项。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     复旦大学微  电子学系       2011/12/1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点的前身是1958年由谢希德教授创办的半导体物理专业,1984年设立博士点,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九五"期间列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本学科点建有全国唯一的有关IC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于2001年成立微电子学系,隶属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是在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上海市政府的关怀下,经上海市计委批准于2002年成立,是我国特别是上海地区微电子人才培养和微电子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几十年的积累,有雄厚的技术和学术优势,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拥有全国唯一的“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及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更加广泛而有机地实现学科交叉,满足未来社会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并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信息学科,北京大学于2002年9月在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建设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更加广泛而有机地实现学科交叉,满足未来社会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原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微电子所和信息科学中心的建设基础之上,正式组建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为深圳大学光电技术工程系,该系1995年开始招生,是国内较早创立的本科类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光电子技术”和“射频微波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光电子技术结合了传统的电子技术和最新的光子技术,已成为航空航天、能源、生物医学、工业生产、军事装备、通信工程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专业涉及到各种光电子功能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与管理等。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我所在高速摄影研究领域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研制了各种类型高速摄影设备,其中光机式高速摄影的频率从每秒几十幅到两千万幅;变象管高速摄影机的时间分辨率从微秒(10-6秒)到纳秒(10-9秒)到皮秒(10-12秒)。改革开放之后,曾任国际高速摄影学会主席的著名高速摄影家海泽尔到该所参观,使他大吃一惊,认为这个所是世界上少有的技术完整,成效卓著的高速摄影研究机构,因而推荐龚老获得国际...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建所40多年来,西安光机所为我国“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高速摄影、现代光学、光电子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进入新的世纪后,西安光机所积极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先后承担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绕月探测工程以及攀登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重大科研任务,为国...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创建于1962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创新历程,西安光机所已发展成为一个以战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
上海市集成光学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沪科(2003)第008号】,并资助成立的对外开放的集成光学技术工艺加工与测试封装平台,提供集成光电器件工艺加工与测试封装服务。本中心位于上海市长宁路865号,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在上海微系统所原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工艺平台”的基础上经过改...
200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市科委、东南大学和长宁区共同发起,成立了隶属于上海市科委的事业单位-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工学研究机构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中国科学院,曾命名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2001年8月,根据科研领域和科技发展目标的调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
光电工程总体研究室     光电工程  研究室       2011/11/10
光电工程总体研究室开展光束控制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工作,同时加强技术储备并建设一支高水平跨世纪的科技队伍,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光束控制研究中心。
光电探测技术研究室     光电探测技术  研究室       2011/11/10
承担了863信息领域面阵CCD数字航测相机系统研制和大面阵彩色CCD数字航测相机系统研制等航空遥感测量项目的研究。同时第三研究室还以863技术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承担了多项工程光电测量系统的研制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