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气象学 环境地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 自然环境保护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学术机构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相关记录448条 . 查询时间(0.626 秒)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心实验室始建于1983年,经过30余年建设,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实验教学与科研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心建设依托于“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平台”,是“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国家级“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整合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等多学科资源组建形成,汇聚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吸引和培养环境污染检测与健康风险评价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的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毒理与健康效应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了鲜...
实验室主要以污染物为主体对象,围绕其在大气和水体等介质中的蓄积和转化过程,借助现代分析表征方法和手段,研究环境中有含化学物质的化学行为。利用依托单位综合性环境科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研究的学科交叉优势,研究污染物在各介质的化学特性及由此导致的生态危害机理,开发新型污染物检测传感器和试剂盒,探讨污染物富集分离检测原理和开发新型分析方法。
针对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学科前沿,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群的综合优势,本实验室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健康为目标,重点开展农业环境化学(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碳氮磷)污染过程、诊断、控制与修复的应用基础创新研究,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环境污染修复与生态健康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平台、学科交叉的高水平人才集聚和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前身为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创建于1995年,2010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筹建院重点实验室,2013年4月26日正式成立。实验室本部面积1200平方米,昌平研究基地面积4500平方米。
水环境与农产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Hunan Province for Water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e Product Safety)于2018年7月由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依托中南大学,利用中南大学在水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及农产品安全保证方面的优势,结合湖南省的特色,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涵盖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
浙江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归属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在职研究人员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人。持有环境工程设计证书和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浙江大学环境生态研究所瞄准国家在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领域,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微生物与废物生物处理、污染控制科学与技术、受控环境生态工程等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
浙江大学环境过程研究所前身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7月,研究所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拥有 “有机污染物环境界面行为与调控技术原理”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农业部“土壤污染缓解与控制”创新团队等科研创新平台,在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物理等研究方向招收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环境过程研究所以环境化...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可追溯到1958年山西农学院农学系始建的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1979年,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独立建系。1999年,土壤与农业化学系更名为资源环境科学系。2000年,资源环境科学系更名为资源环境学院。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教育  环境科学       2019/11/29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始建于1978年,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成立化学学院。经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基础,理工相互融合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化学学院设有化学教育(师范)、环境科学(非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商检技术专科专业。
环境研究院的成立是华南师范大学开展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目标是加强学校环境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发展,响应国家快速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需求。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科有着很好的工作基础与研究积累,分布于化学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等,环境研究院的成立有助于促进学校环境学科的发展,整合学校各学院环境领域的研究资源、协同创新,建设成为各学科领域科研人员交...
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国家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海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组织拟订生态环境标准,制定生态环境基准和技术规范。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调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于2018年12月被认定为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方主任为卢学强教授,外方主任为奥斯陆大学人类世生物地球化学中心主任Rolf D Vogt教授。中心以流域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调控技术为核心,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地球化学指纹学、流域氮磷营养物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调控技术、城市水环境系统污染物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基于生态自然循环调控(NBS)的生态地球化学技术...
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1月28日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下文认定(津科基[2018]161号),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卢学强教授、副主任为周明华教授,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工业、农业和流域三个过程,针对跨介质、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以无机盐类、营养盐类及难降解有机物类三类...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被正式批准成立,是专业从事藻类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开展着藻类生物学、藻类遗传学、藻类分类学、藻类生物技术、藻类环境生物学、藻类种质资源、藻类毒理学、特殊环境藻类学、有害藻类水华生物学、藻类生物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研究方面,率先开发我国特有藻类资源葛仙米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并推向市场,将荒漠藻类大范围用于我国内蒙古荒漠化的治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