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土壤环境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土壤环境学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2.642 秒)
土壤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研究所瞄准我国土壤污染及固废关键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提出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突破土壤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遵循“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产业化”全创新链,经过3-5年努力把研究所打造成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咨询中心和原创理论策源地,支撑我国“乡村振兴”和“双山理论“战略可持续发展。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 “实验室”)于2016年12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实验室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立足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开展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为解决北京及周边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的技术瓶颈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环境污染过程与机制;农田污染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农田污染防控模...
深圳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于2015年11月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资助建立。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在依托单位的领导下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为郑春苗教授,执行主任胡清教授,常务副主任易树平副研究员,研究团队成员主要为来自地下水、土壤污染领域的高端人才,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年地质科技...
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依托“深圳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以保障和改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为目标,开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中加中心)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代表国家外国专家局)、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南开大学和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四方共同筹划建设,旨在依托中加双方优势资源,合力在科技创新、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拓展合作的空间和维度,探索在滨海新区打造中加科技合作领域的示范工程,起到辐射带动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由来自加拿大22所大学的3...
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12年10月通过验收,源于1978年成立的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分中心”和“陕西省水与环境教学示范中心”组成。近60年来,努力把握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科研创新、...
长安大学环境工程系前身可以追溯到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1988)、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系(1995)、原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79)和原西安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1993)。2000年三校合并后正式成立环境工程系,2014年环境科学系并入环境工程系,组建新的环境工程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系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建成了若干高起点平台、具备了数十名高素质...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设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较强学科优势的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并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拥有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已成为浙江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核心成员。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完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已达到省内...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长安大学“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的学科群之一。前身可追溯至1984年具有博士授予权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2005年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被批准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该学位点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
“土壤污染协同防治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于2019年10月经浙江省发改委批准创建。工程研究中心将围绕着“创新战略”、“人才战略”、“协同战略”和“国际战略”开展建设。针对环境污染攻坚战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土壤污染协同防治为核心,围绕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目标,重点建设土壤污染协同修复和管控技术、土壤污染治理新材料和新装备、土壤污染大数据和智能化监管系统,发展土壤污染治理新材料、新装备、新系统,与产业龙...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在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沈阳张士灌区土壤重金属、沈抚灌区石油烃及PAHs污染调查及污染防治研究,而后相继开展了污水土地处理、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背景调查及环境容量,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分布、形态转化、行为特性、生态毒理效应及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在污染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国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防控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污染...
为发挥南开大学在土壤环境领域的学术优势,更好地促进中方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17年7月天津市批准成立了天津市土壤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心主任为周启星教授,该中心旨在建立国际一流的土壤环境科学研究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中心以及高级人才流动与培养的基地,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对土壤环境与污染土壤修复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
沙漠治理学院成立于2016年6月3日,其渊源可追溯至1960年在原内蒙古林学院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沙漠治理专业和1983年成立的水土保持专业。1998年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专业合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1997年原内蒙古林学院水土保持专业设土地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招生,1999年成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1年成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3年改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3...
陕西省科学院土壤资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为依托,主要针对陕西省设施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土壤质量问题,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重点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土壤质量改良与提升、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目前已建成拥有ICP、GC-MS、流动分析仪等大型仪器的600平米土壤分析与监测实验室,同时建立了覆盖全省500多个特色农业园区(苹果、猕猴桃、设施农业...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山东省农业实验所农艺化学系,1959年4月改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2010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下设植物营养与肥料、肥料创制、土壤与水、微生物与生物技术、沼气科学、农业环境工程、农业生态安全、精准农业技术8个研究室和分析测试室、寿光实验站,以及办公室、科研管理办公室和财务室3个行政管理机构。建有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