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考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3.5 秒)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成立于2019年12月,先是与历史学院合署,2023年9月独立运行。学院下设考古学系、国学系(人文科学试验班),目前有1个考古学本科专业、1个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方向),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有文物、博物馆2个专业硕士点。
《江汉考古》(Jianghan Archaeology)杂志是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中文专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077/K,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0327,国内邮发代号38-72,国外邮发代号Q652。该刊创办于1980年,目前为双月刊,小16开本,全书每期内芯128页,定价20元。每期印数2500册,通过邮局及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海内外发行。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其前身为湖南省文管会、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1986年6月成立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2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合并,更名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隶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处级科研事业单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保护甲级资质的单位。作为省级...
山东大学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依托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以培养最优秀的新时代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考古学、博物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学科发展方向,以科学发掘出土的文化及自然遗存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史料,对中国古代文明展开全方位的追本溯源和深入探究。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92年,其前身为1974年组建的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涵盖田野考古、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古建设计、展览陈列等多个专业门类,拥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的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和西南地区门类最齐全的科技考古中心,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及监理甲级...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2号,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直属文博科研事业单位。考古工作可追溯到1950年代初的西南博物院时期,2000年以重庆市博物馆考古队为班底成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006年独立运行,2008年增挂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201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
《中原文物》创刊于1977年,由河南博物院主办。原名《河南文博通讯》,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著名学者郭沫若和赵朴初先生分别为本刊题写了刊名。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是广西唯一同时具有考古发掘单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文物机构,承担全区文物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研究、考古成果展示等工作,核定编制60名,现有研究馆员13名、副研究馆员5人。
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考古技术实验室。2006年,在学校的重点支持下,通过课程改革、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重组,建成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获准成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之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业介绍 民族学 历史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
2023/1/16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介绍。民族学:主要开设民族学概论、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史、民俗学、宗教学、体质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考古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课程。培养具备民族学基本理论、民族调查研究技能,熟知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能在党政部门,出版、文化、旅游等单位及教育科研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和有关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招...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2/6/24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前身是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考古队。1995年5月成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1月更名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5月加挂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和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核定事业编制74名,内设办公室、安全保卫部、调查勘探部、考古研究部、展陈宣教部、文物保护规划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文物保管部、文物信息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共10个部门。
《中国文化遗产》于2004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国内刊号为:11-5191/G2,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中国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关注文物行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探讨文化遗产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挖掘阐释文化遗产价值,旨在为文化遗产学科构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复旦大学校级文科“双一流”建设项目人文社科一流研究基地,为一支涵盖文化遗产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建筑遗产、文化景观、艺术史、博物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文化遗产研究团队。2022年成功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为复旦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2023年获“复旦大学2022年度优秀科研团队(人文社科)”。
西北大学雄踞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西部地区“一省一校”计划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创建于1902年,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1万余平方米,现设25个院(系)、71个本科专业,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具有教授资格审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