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中国考古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会议中心 中国考古其他学科相关记录57条 . 查询时间(3.717 秒)
2023年12月13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文物保护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夏王朝早期是否建立于黄河上游古临夏及周边地区?2023年5月8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幕,中国各地考古专家及学者实地探索中华文明源头,揭开古临夏地区的神秘面纱。
2022年10月18日,为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会计学+甲骨学’交叉学科座谈会”在成枫楼5楼502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张惟捷教授、管理学院刘潇肖副教授、熊枫副教授、刘馨茗副教授、申屠李融助理教授、郭睿助理教授、李胜难助理教授、何源助理教授以及博士生等1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刘峰教...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委、县政府为推进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结合保靖四方城遗址考古价值的评估与洞庭郡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于2022年6月20日在保靖县召开了“首届洞庭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吉首大学、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湘西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保靖县人民政府、保靖县人大、保靖县委宣传部、保靖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参加了会...
“2021年通过考古发掘,我们首次揭露出明中都前朝宫殿的真实面貌,并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地位,为中古以来都城布局、宫殿建筑的演变研究填补了关键环节的材料。”安徽明中都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志2022年3月19日介绍说。当日,“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2021年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方式举行。
2021年11月27日,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渤海考古新进展专题研讨会”在线上召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博物馆、《北方文物》杂志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州文物保护中心、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京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单位的40余名代表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内容涉及渤海早期王城、延边边墙、王室贵族墓葬、地方城...
2021年10月1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仰韶文化百年考古成果,通报了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0年11月30日,人文学院科技史前沿系列讲座顺利举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所胡耀武教授给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概念、简史、原理和目标”的专题报告,人文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教授主持了讲座。
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国、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学者围绕“中国北方考古与欧亚文明”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此次研讨会的...
2017年4月22日,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召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强,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力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先后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为本次论坛的召开发来了书面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2017年4月13-14月14日,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南海博物馆等国内文物保护与保护规划方面的知名专家考察了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水文物,针对“水下遗址及出水文物保护、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遗址博物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2017年4月9日,记者获悉,近日,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新发现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海昏侯:一位仅仅在位27天的皇帝的陵墓》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引来国内国外众多专家与学者前往参加讨论。此次研讨会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大型秦汉考古艺术展的开幕和哥伦比亚大学海昏侯墓主题讲座的开展同时,标志着海昏侯墓在西方学术界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2017年3月30日,由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政府主办的红山文化遗址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国际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和考古专家,国家和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两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2017年3月20日,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召开为期三天的考古公众分享报告会,来自中科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等院校的文物考古专家与本地学者齐聚一堂,就11个发言题目对西藏最新的考古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藏尼阿木底的考古发掘,它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考古遗址,目前这一旧石器遗址已经入选2016年度中国25大考古发现,后期实验室文物的解读有望解开古人类...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县人民政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承办的“早期石城和文明化进程——中国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神木县举行。这个会议,让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国内文博考古机构、高等院校的学者们有了面对面切磋的机会。其实,很多研究者都在围绕石峁遗址做着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大都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