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宗教学 >>> 道教 >>> 道教哲学 道教文献 道教艺术 道教史 道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道教相关记录973条 . 查询时间(2.004 秒)
王阳明的“颜子没而圣学亡”这句论断有悖于理学道统论所建构的“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的道统传承谱系,被认为是儒学史上的“千古大公案”。阳明及其弟子王畿从良知心学的立场出发,通过对颜子学的重新解释以重建“心学道统论”,强调道统须建立在“心体”的观念基础之上。由于心体是普遍超越的,故道统不再受时空局限而具有不断传承下去的连续性,但这种连续不是个人化的私密传统,而应具有向任何人都敞开的开放性;它作为儒学精...
任继愈的老学观和道教观研究     任继愈  老子  道教       2015/5/13
任继愈对老学和道教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对老学的源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老子尊道、贵无、尚柔、治国等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既肯定了其无为而治的当代价值,也指出了其提倡愚民、反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性。任继愈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发展轨迹。任继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主张对老子思想和道教文化进行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八卦”学说也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本文应用四段式方法将“八卦”扩充到“无卦(零卦)”,“一卦”,“二卦”,“三卦”,“四卦”,“五卦”,“六卦”,“七卦”,“九卦”,“十卦”,“一百零三卦”等等。以及“八卦”本身的扩充:“双重八卦”,“三重八卦”,“半八卦”,“一点五倍八卦”等等;如果将原有的八卦视为“正八卦”,则还有“负八卦”和“副八卦”等。另外着重讨论了“十卦”(例如将原有的八卦加上阴鱼和阳鱼...
“五行”学说也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本文应用四段式方法将“五行”扩充到“无行(零行)”,“一行”,“二行”,“三行”,“四行”,“六行”,“八行”,“十行”,“十五行”,“一百零三行”等等。以及“五行”本身的扩充:“双重五行”,“三重五行”,“半五行”,“一点五倍五行”等等;如果将原有的五行视为“正五行”,则还有“负五行”和“副五行”等。另外着重讨论了“十行”,“十五行”等。其中特别分析了中医学领域...
道教研究的文献来源大致有正史、道藏、类书、碑刻、地方志等五类,长期以来,多数学者向来只重视前三者,间有一些学者将碑刻也纳入自己的视野,但对地方志中有关道教的史料,关注者甚少。笔者有从地方志编修、研究转而进入西北道教史研究的经历,拟就地方志资料与道教学术研究的问题谈一些感受。
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外道教研究的成果众多,涉及的领域宽广,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道教研究从文献学向史学的转变。这可从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法国道教学者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在中国发表的关于道教历史研究的成果看出。法国的道教研究从一百年以前起步时就深受当时法国社会学的影响。高万桑的研究继承了这个传统,并且把它发展到历史研究领域。他认为,清朝时期道教宫观在规范民间宗教人员、参与国家政...
为学与为人:智、仁、勇     叶澜教授  三达德       2013/7/30
叶澜老师的为学与为人是融为一体的,在她那里,为学之道即是为人之道,这才是大道之学。此大道之学可用古人所谓的“三达德”:智、仁、勇称之。
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道家自由主义”之出现,意在用传统道家作为接榫自由主义的文化土壤,由此形成了三种主要论述:第一种是政治自由主义,从道家“无为论”中分析出统治者一方面要缩减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尊重民众的政治主体性的结论;第二种将道家的“天道”等同于西方的自然法,从中阐释出自由主义来,此可谓“天道自由主义”。第三种则从道家(主要是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角度试图开出整全性自由主义来。这种论证思路弥...
香港全真派庙观所继承的斋醮科仪之音乐传统是由广州罗得山冲虚观经三元官留传而来的。全真派本身在香港的历史并不太长,其主流系统可追溯至抗战前后,约1930至1940年代间。在此以前,虽然也有个别全真道士往来广州和香港两地,但他们多以过渡性身份参于一些香港的宗教仪式,而且甚少设庙授徒,所以并没有对后期香港全真教主流的发展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道”这个词,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方面,它指“道家”,即一种人生观或者是一派学者,信奉老庄哲学的学者,另一方面,它也指“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而存在。后者囊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它存有的炼丹方术和内思守神之道等,另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降妖驱邪、祈福攘灾等类的宗教仪式。虽然这些科仪活动之所图、及其仪式程序不尽相同,但是,它的宗旨在实现万物之源的“阴”、“阳”合一,从而求得长生不老和超物的“道”的护佑。“道...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道家  道教  传统文化  现代旅游       2012/7/20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汉学家瞿理思1889年发表了他翻译的《庄子》,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很快在1890年就发表了长篇书评,把庄子的道家思想阐释为反对一切政府管理、争取个人自由的哲学。这正是王尔德自己所理解的费边社会主义,即认为艺术应该是超越政治和伦理的唯美主义思想;这是一种近于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一切任其自然。王尔德这一思想与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有一种不期而至的契合。虽然王尔德不懂中文,对道家思想也没有研究...
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在“宗教与文学相互关系”方面成果最为丰硕,在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道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仍待加强。唐代首次形成遍布全国的道观网络,多部道经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成为全民熟读的典籍。唐代形成了一套融合所有道教传统的科仪经系以及相应的道经位阶体系,这决定了唐代道教文学独特的知识谱系。六朝时期不同经派背景的仙真被整编到唐代道教仙山地理系统之内,仙山地理的相关道教文献是唐代道教文学尚待开拓的领域...
宋代道教文学概况及若干思考     宋代  道教文学  道士  教派       2013/11/15
文学发展史应该包括宗教文学发展史。宋代道教文学史一体自足,有一代宗教文学的特殊风貌。宋代道教文学文献体量庞大,不仅《道藏》等教内文献蕴藏丰富,《全宋诗》、《全宋文》等大型总集亦有大量存藏。宋代道教文学的创作主体为道士。从教派归属与空间分布上看,南方内丹修炼者的道教文学创作数量较多,且水平较高。
论“二拍”道教题材的劝惩指归     二拍  道教  欲望       2013/11/15
"二拍"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7,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鲜明的指向性,却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比照凌濛初对本事的整理、再创作,发现凌濛初借助道教叙事向读者展示了三个层面的欲望纠葛,即世人、神仙、道教徒对欲望的痴迷、消解与挣扎。这表明,凌濛初并非以批判道教世俗表现为目的,而是以劝惩欲望为指归;欲望关注贯穿"二拍"始终,劝惩人欲是"二拍"核心主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