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世界经济学 >>>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货币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国际投资学 国际收支理论 美国经济 日本经济 德国经济 法国经济 英国经济 俄罗斯经济 欧洲经济 北美经济 亚太经济 拉美经济 非洲经济 中亚、西亚经济 世界经济统计 世界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世界经济学相关记录4846条 . 查询时间(4.022 秒)
兰州大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见附件)
碳边境调节机制被欧盟视为实现“欧洲绿色协议”和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性制度设计。该机制的基础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碳价将直接反映碳关税的未来定价。在合法性上,欧盟将通过内部立法、修订现有国际贸易规则、防止“碳泄漏”等路径,寻求与WTO规则兼容。欧盟正联合重返«巴黎协定»的美国,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试图将贸易与环境、劳工标准挂钩,打造以“碳市场与碳关税”为核心的全球气候...
近年来,中美欧之间经济竞争加剧,在举足轻重的核心领域制造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甚至高举“脱钩”大旗对中国制造业进行打压,欧盟也出台相关防范举措。中美欧在制造业竞争力上的地位差异与相互间竞逐进展如何?制造业领域欧美对华采取了哪些防范和遏制举措?本文运用OECD-WTOTiVA数据库2007-2015年和UNComtrade数据库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中美欧制造业的对称性显示比较优...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讨了欧盟近30年间“核心—边缘”之间差异性的发展与变化,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基于UNCTAD-Eora全球价值链数据库,本文测算了欧盟成员国1990年至2015年的全球价值链影响力指数。研究发现,过去近30年间,从全球价值链维度看,欧盟“核心—边缘”模式存在着弱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核心成员国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影响力的持续下降与边缘成员国影响力的持续上升,其中核心成员国在全球...
目前,WTO补贴纪律范围有限,对可能扭曲国际经贸活动的跨国补贴规制不足。在此背景下,经过一年多的酝酿,2021年5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外国补贴条例(草案)»,拟建立内容完整和细致的外国补贴制度。外国补贴制度与WTO规则的关系特别是其WTO合规性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草案中外国补贴制度的适用范围从已有WTO补贴纪律的货物领域延伸到投资、服务和公共采购等尚无补贴纪律的领域。尽管尚无W...
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国家干预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摇摆过程。为应对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德国政府采取了国有化、经济复苏政策和金融市场规制等手段,呈现出“国家回归”的趋势。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2019年年初提出的国家工业战略文件,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国家角色的讨论。本文以“干预型国家”的五种典型政策工具,即政府支出、国有企业的设立与扶持、产品和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补贴和企业税收为主要分...
欧盟在2010年后缔结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开始单独设立“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章节,主要处理贸易与环境、劳工的问题。追求社会、环境等非贸易目标成为欧盟FTA中的核心内容。论文分析了欧盟在新一代FTA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章节的主要驱动因素、可持续发展章节的主要实体内容、实施机制以及实施效果。文章认为,欧盟在FTA中纳入可持续发展章节,目前来看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效,但欧盟追求的是长远的目标。欧盟不...
面对中美博弈,欧盟是否会选边站队?现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的“追随—制衡—对冲”三分法不足以解释欧盟在中美欧三边博弈中的选边策略。通过梳理中欧经贸谈判史发现,欧盟实际上实施的是一种“借力型战略”,而且通常选择向美国借力。欧盟向美国借力有三种模式:欧美联合施压模式、利用中美关系紧张从中牟利模式、要求获得与美国同等待遇模式。欧盟这一策略之所以有一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
多样性的资本主义模式具有多样性的政治基础,约束着知识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瑞典和德国两国知识经济转型都体现出对协调资本主义模式的延续,没有复制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硅谷模式”。与此同时,两国的转型路径也因政治联盟的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瑞典通过国家、雇主和工会三方政治联盟协商,达成支持信息通信技术转型的共识,实现了激进的知识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德国的知识经济转型则因制造业联盟过于强大而呈现出保守性,按照...
经验数据和理论逻辑都表明组建最优货币区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趋同和一体化,但是外部冲击可能会使这个趋势逆转。本文试图扩展考察的时间视野,避免仅依据短期趋势进行研判并给出一般性结论,分析造成一体化波动的深层次原因,进而说明欧元区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可能挑战。研究发现,由于成员国之间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方面的差异,相同的外部冲击会给各成员国带来不同的影响,但最终会回到原有的趋同路径上。
近年来,欧洲对于经济主权的讨论从范围到内涵正在不断扩大,并且有了相对应的“战略自主”的欧洲产业链行动。无论是缘于理论反思,还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现实变化,抑或是欧洲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影响,特别是新冠疫情触发的思维方式转变,欧洲各国包括欧盟委员会已经在推动实质性的产业回迁计划,突出战略安全的权重来强化和提升欧洲的经济主权,这势必引发未来全球范围内价值链的结构性重构。关键的问题是,欧洲强化经济主权是基...
为满足世界经济巨大变革、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内陆地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文、理科联合招生,在对接开放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围绕对外经贸交往和全球政经格局及其治理等问题,构建起厚基础、宽口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国际的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主干课程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强化专业前沿和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依托于Simtrade、Ces...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贸易萎缩的背景下,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规模开始收窄。这需要我们寻找决定贸易收支以及其状态的因素,对中国贸易收支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书首先完善了贸易收支弹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将收入和汇率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将贸易收支拆分为量和价两个方面,明确收入因素影响贸易收支的量,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价格,并拓展了马歇尔—勒纳条件。然后,本文基于1996-...
拉美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国际援助息息相关。对拉美民间社会组织的国际援助包括多边援助、双边援助、私有部门援助等常规模式和海外捐赠、侨汇、人道主义援助等较为小众的模式。由于大多数拉美国家经济指标好转,国际援助的形式和规则发生变化,再加上主要援助国经济减速或遭遇危机,对拉美的国际援助大幅削减。随着国际援助的减少,拉美民间社会组织的角色差异愈发明显,融资能力更加分化,组织模式更加多元,而受援国政府对民间社...
在“双循环”背景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促进中拉绿色贸易符合双方利益,可为“一带一路”延伸至拉美创造新的合作增长点。本文使用2002年至2018年的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拉绿色产品贸易的特征和趋势,并重点研究了中国绿色产品对拉美的出口潜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