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中国古文字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古文字相关记录294条 . 查询时间(5.33 秒)
对于甲骨文记事刻辞中动词“示”的含义历来争议颇多,至今仍无定论。刘一曼、曹定云所作《论殷墟花园庄东地H3的记事刻辞》一文曾对“示”字的各家看法有所归纳[1],但还不够全面。我们在参考刘、曹文基础上将目前我们所见的几种主要观点重新概括如下:
我在《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学上的重要性》一文中已经指出,在能够反映当时文字面貌的可靠的古汉字数据中,殷墟甲骨文是时代最早的一种。同时还指出,甲骨文所代表的虽然是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的汉字,但是由于其时代距离原始汉字最后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并不很远,还保留了一些在后来的古汉字中所看不到的比较原始的文字现象(上引文章见《古文字学论集•第一辑•甲骨学特辑》11-22页,汉城:东文选,1...
作册般铜鼋补说      作册般铜鼋  青铜器       2009/9/22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入藏的作册般铜鼋 [1],是一件十分珍异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铜鼋身著四矢,其背部铸有4行32字的铭文。文字虽然简短,但却牵涉到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金文字词零释(四则)     金文字词         2009/9/22
陕西扶风五郡西村西周铜器窖藏新出的两件五年琱生尊,其铭近末尾处云“用祈△彔(禄)、 (?)纯、霝终”。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是2007年出版的一部比较重要的甲骨文著录书。但其中有一些小瑕玼,本文即针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考释》部分指出黄组卜辞中的释文和其他相关信息的错误12处,并制表对本书中黄组卜辞部分的著录情况、质料、内容分类进行统一说明,以便于使用。
越者汈钟铭新论     越者汈钟铭  新论       2009/9/22
越器者 编钟(或称“者 编钟”,本文为了指称方便,把“ ”字记作“汈”)传世有一镈、十二钟共十三件,分别藏于苏州市博物馆(1镈)、北京故宫博物院(1钟)、上海博物馆(1钟)、日本神户东畑谦三氏(8钟)、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2钟)。
释西周金文中的“厷”字     西周金文  “厷”       2009/9/22
殷墟甲骨文和早期族氏金文中的厷字,早已为于省吾先生和唐兰先生所释出。[1]近年发现的战国楚系竹简中,也有不少从厷的字。 但西周普通金文中的厷字却久不为人所识,旧多误释为“右”。本文试就一时所见的五条材料略加考释,可能还不能包括目前已见西周金文中的全部厷字。
《豳公盨》铭文研究二题     豳公盨  铭文       2009/9/22
2002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古董市场购得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盨,其内底有10行98字铭文,称之为《豳公盨》,全铭如下(不作讨论的字按读法直接写出):
金文“彖”字考释(上)     金文  “彖”       2009/9/22
西周春秋金文中有一个写作 、 、 等形,常常与否定词语“不”、“毋”、“不敢”和“毋敢”连用的字(下文如无必要举出字形,均以“△”代表)。《金文编》收在卷二0110号“ ”字下。[1] 把△释作“ ”,读为坠落、失坠的“坠”(古书或作“队”),是从宋代开始就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意见。即使有个别学者从字形出发,对释“ ”有不同看法,也大多仍然主张读为“坠”。可以说,金文中的“△”大多数时候应该释读为“坠...
金文“彖”字考释(下)     金文  “彖”       2009/9/22
现在回过头去看“墬”字,可以推测较早的时候 簋“ ”一类写法的“墬”字应该有从“ ”作“ ”的异体。“墬”形就是由这类异体演变来的。前引县妀簋和保员簋中从 从“△”的那个字,应释为“ ”,可能就是“墬”的古字,与《说文• 部》训为“道边庳垣也”的“ ”并不是一个字。以“阜”为意符的形声字往往可在右下增从“土”旁,金文中“陵”、“陆”、“降”、“陈”诸字写法皆有其例(看《金文编》937~...
试说“雟”字及相关问题       问题       2009/9/22
前两字《金文编》收录在附录上第228号[3]。《四版<金文编>校补》将后五字补在附录上同一字条[4]。 《殷周金文集成》还收录了一件戈,铭文如下:
新见古文字资料介绍(一)     古文字  资料       2009/9/22
近日,在安徽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上,张光裕先生公布了一件新见西周铜器。器铭拓片如下:
对昏耳尊铭文的几点补充     铭文  古文字       2009/9/22
近日获悉一虫先生于网上发表《新见古文字资料介绍(一) ——乐从堂藏 尊》一文,对拙作提出几点质疑。兹借贵网一角试作几点补充说明。
1982年,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一座墓葬出土一套编钟,共四件镈、九件钮钟。其中四件编镈大小递减,通高34至30厘米,钮高8.9至8厘米,在每件镈正面的右铣、钲间及左铣有铸铭,四镈文字相连读,成为完整的一篇铭文。据我所见,该器铭文拓本已经至少三次见于著录:
读闻尊铭     闻尊铭  张光裕       2009/9/22
张光裕先生最近公布一件作器者名为“闻”(原隶定做从昏、从耳)西周铜尊铭文。[1]照我的理解,可释读如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