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地球科学仪器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地球科学仪器相关记录114条 . 查询时间(4.111 秒)
波浪浮标的标体直径一般为1 m以下,这类浮标已在我国海洋监测台站使用了20余年。由于标体体积太小,在海上容易被过往的船只碰坏,且电池容量太小,需要经常出海维护。为了尽快解决浮标的海上安全问题以及浮标的长期供电问题,提出了开发新型3 m多参数波浪浮标系统。该系统主要解决2个问题第一,通过增大浮标体体积,以提高浮标在海上的安全性;第二,解决浮标电源的长期供电以及减少用户到海上的维护次数。解决的关键技术...
文章介绍了基于网络提取技术的GPS/MET水汽站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利用系统主机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配置的特点,通过网页抓取程序实现对GPSMET水汽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文章详细阐述了利用Inet的OpenURL方法抓取网页内容的方法,针对水汽站设备的监控给出了数据库的设计和部分入库源程序;并对短信报警模块的设计做了相应介绍,并给出了短信发送程序中编码转换部分的实例。
利用江苏省12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日风速、气温等资料,对12个站点资料进行分类,采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分析江苏地区50 a近地面风速的时空分布以及月循环、季节循环、年内、年际、年代际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 a来风速呈下降的趋势;沿海站的风速大于内陆站的风速,但是其下降速率小;乡村站的平均风速比城市站高出0.4 m/s左右,下降速率也略大;夏季海陆站、城乡站的风速差较小,冬季较大;强风天数...
利用石家庄地区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1955~2010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墨西哥帽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日照时数低于东部平原;全区日照时数均表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但山区及丘陵地带的日照时数下降速率大于东部平原;西南部山区和市区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突变时间均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
文章概述了国外以双偏振天气雷达、相控阵天气雷达、双(多)基地天气雷达、毫米波测云雷达为代表的新体制天气雷达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转型复合式天气雷达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闪电定位系统作为一种新的雷电监测手段,被广泛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可以昼夜不间断连续进行雷电监测,对空中雷电的生成、演变进行实时的跟踪定位,为判断对流云团位置,准确、及时指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避雷防护等应用提供指导依据。由于从设备启用和资料分析处理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还未建立大规模数据格式统一的雷电监测系统,使资料的共享和应用受到很大制约。
由于A/D高速采集模块长时间运行会导致该模块不能正常工作,2011-11-22,营口CINRAD/SA雷达接收机就因此而无法正常采集和传输数据。文章对本次CINRAD/SA天气雷达接收机的故障个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排除方法,同时总结了雷达运行中出现的其他接收机故障,为快速检修雷达、排除故障积累了经验。
通过对大气透射仪与前散射仪的测量原理、测量方式的分析和典型天气情况下两套仪器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天气现象复杂的东北地区使用大气透射仪测量能见度时,通过其测量数据计算出的RVR值更为精确,因此能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
为研究ENSO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与观测资料的关系,本文试图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观测序列不同年代的确定性程度。为了解决度量时间序列确定性程度的难题,本文在Cao方法的基础上对E2进行了简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o方法可用来粗略判断时间序列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程度,但不够精确;时间序列数据的纯净性比时间序列的长度更重要,Cao方法抗干扰的鲁棒性并不强;ENSO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并不单纯与观...
以锡林浩特和南京探空站为例,用雷达定位信息计算的位势高度和用气压计算的位势高度与GPS导航测风探空仪所测高度进行比较;用雷达高度反算的气压值和GTSI型探空仪用气压传感器直接测量的气压值与GPS导航测风探空仪测量的气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雷达定位信息计算位势高度可以替代用气压计算的位势高度并应用于业务;而用雷达高度反算40 hPa的等压面高度以上可以代替探空仪对气压的直接测量。在用L波段雷达的情...
文章介绍了常规探空和地基GPS遥感两种方式测量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原理及解算方法。通过对全国4个不同台站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实际探测结果的比对分析,说明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种数据可以联网使用。地基GPS遥感水汽探测可以弥补常规探空探测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足,而用常规探空结果可以对地基GPS遥感水汽进行监测和校准。地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的连续增大和快速变化信息结合常规探空数...
新型自动气象站采用了当今成熟的、稳定的、先进的电子测量、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技术,依照多功能、全要素、统一型号的原则设计,投入使用以来,它不仅提高了观测的准确性和精度,而且还大大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针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单元、采集单元、各路采集通道,给出相应的检测方法;同时针对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使用注意事项。
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新、旧气象站在不断地交替中,新的气象站与旧的气象站有很多的不同,其数据格式也有改动,本文以安徽省新型区域自动气象站为例,详细阐述了转型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传输方案和数据格式及通讯协议,该设计做到了即保证通讯传输质量,又巧妙地与原有数据进行融合,在一个数据平台查阅、统计所有区域站的数据,可供其它省市在进行新型气象站建设时借鉴和参考。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气象报文早已不再通过邮局报房或人工电话口传,而是在Internet基础上建立行业局域网,在此局域网内部通过FTP程序自动传输。据中国气象局ASOM系统统计,各省气象报文传输的及时率平均已达98%以上,一年中,任何一个站如有3~4 d网络中断,其全省全年的报文传输率就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全省业务质量。而各种原因造成的市县局网络中断是造成报文无法自动传输的最主要因素,利用...
分析了影响自动气象站正点观测资料数据可用率的诸多因素,提出了提高数据可用率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确保气象预报服务质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