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电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575条 . 查询时间(3.73 秒)
基于硫酸锰与杂质离子硫酸盐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采用结晶纯化法制备电池级硫酸锰。研究了结晶次数、结晶温度、保温时间对杂质含量和硫酸锰回收率的影响。在结晶温度180 ℃、保温时间8 h的优化条件下,工业级硫酸锰经过3次结晶纯化,杂质金属离子和氯离子含量均达到电池级硫酸锰的要求,硫酸锰回收率为79.9%。
石油化工材料腐蚀安全评价实验室是以力学/化学交互作用研究组、西金材料中心、中石化总公司沈阳设备失效分析及预防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腐蚀控制技术方向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坐落于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长期从事石化材料的环境腐蚀行为、失效机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是国内最早、东北地区唯一通过环评和CMA认证的湿H2S腐蚀研究评价的实验室,针对石...
腐蚀仿真技术与安全评价项目组长期从事工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结构及材料腐蚀损伤行为的分析和评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腐蚀失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腐蚀数据的有效利用,获取数据内在隐含的规律,通过数值仿真技术预测工程结构腐蚀损伤发生、发展、演化过程,评估结构的长期服役寿命,保障设备/设施在腐蚀环境中服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项目组开发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腐蚀损伤评价软件及其方法技术的专利,承担过国家科技支...
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项目组,针对核电厂核岛关键设备的主要腐蚀失效模式以及实验室模拟试验的关键难点问题,自主设计并研制了10类模拟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开展材料损伤试验的关键测试装备和原位测试技术,用于核电材料腐蚀损伤试验研究和安全评价。项目组先后主持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部署项目等若干重大项目,部分研究结果已经成功用于解决我国现役核电站和在建核电的制造中。研...
在采矿、冶金、石油、石化、化工、核电等行业中,经常存在多因素材料损伤体系,形成复杂的苛刻工况腐蚀,从而引起相关部件的严重损伤。这些苛刻工况下材料的损伤形式往往同时包含高酸碱、力学磨损、微生物污损、高温高压等多重不利因素,涉及材料学、化学、微生物等多个学科,是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
主要从事轻金属(镁、铝、钛)的腐蚀防护、各种金属的表面处理、材料的腐蚀失效评价研究。镁合金腐蚀防护研究包括镁合金的微观腐蚀机制、耐蚀型镁合金的研发及镁合金表面化学转化膜、微弧氧化、化学镀及生物可降解涂层研究,发展的多种镁合金防护涂层在汽车、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批量应用。表面处理研究包括适用于不同金属材料的电镀,化学镀,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同时,从事材料耐蚀性评价及腐蚀失效分析工作。获得国...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防腐蚀项目组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为技术依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种腐蚀过程的规律、破坏特征以及各种材料的腐蚀行为的研究,发展腐蚀科学的基础理论,测定和积累我国自然环境中或工业环境中的腐蚀数据,研究自然环境介质和工业环境中介质的腐蚀特性和规律,解决生产和建设中的腐蚀控制问题,研究、发展金属防腐蚀技术及其理论。在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本项目组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电化学课题组演变发展而来,是国内最早从事腐蚀检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推广的科研团队。在腐蚀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道路上得到了曹楚南院士、柯伟院士等专家的悉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本组从事缓蚀剂理论与应用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有近40年的历史了,共完成“八五”、“九五”等国家重点项目课题20余项,其中12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1本。在取得一大批科技研究成果的同时,更为我国石油、石化、电力等工业领域解决了许多重大的腐蚀问题。先后承担和解决大庆油田酸化缓蚀剂研究、华北油田CO2腐蚀与防护研究、吉林油田生产污水腐蚀控制研究、中原油田油井及集输干线的腐蚀控制...
为了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在智能配电网中的积极调节作用,提出了一种统一为成本量纲的电池储能系统多目标优化运行模型。该模型以一个完整调度周期的配电网购电成本、网络损耗费用及电压调节费用均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为控制变量,并确保储能系统在整个调度周期的能量守恒及容量约束。再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子目标权重,化多目标函数为单一综合目标函数。针对所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优化运行模型,提出一种改进...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iMn2O4和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LiMn2O4中Mn存在4+和3+两种价态,其平均磁矩约为3.5 μb;Mn3d和O2p轨道之间形成了强共价键,Li和O之间主要以离子键为主;Mn O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晶格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利于锂离子的可逆嵌入和脱出;当Ni部分取代Mn以后,嵌/脱锂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中心转变为Ni...
为研究三结太阳电池在强光辐射下的损伤效应规律,采用1 070 nm连续激光作为强辐射光源开展了n-on-1模式三结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激光辐照效应实验。通过分析电池I-V曲线发现,不同于单结太阳电池短路电流随辐照功率增加呈现出的单调降低,三结GaAs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在辐照功率密度达到11.1 W/cm2时会出现显著增加。文中对短路电流增大的机理进行了推导分析,得到了短路电流与限流层并联电阻间...
以二氰二胺为氮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碳包覆LiFePO4的复合材料,并且分析了氮掺杂量对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和二氰二胺在高温下的原位分解使合成的LiFePO4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氮掺杂的碳膜,有效的增加了各颗粒间的电接触,改善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当氮掺杂量为0.35 wt%时,LiFePO4@N0.35%C样品具有最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2.5~4.2...
针对矿用晶闸管相控充电器不能实现高频智能充电以及能量的双向流动等缺点,提出了矿用铅酸蓄电池组高频智能快充充电器设计方案,研究了其主回路拓扑电路结构,快速充电的工作原理及智能化充电方法。该充电器由多环节功率变换单元组成,采用变电流智能快速充电放电方法,自动匹配最佳充电曲线,恒流限压快速充电,实现了从输入三相AC380 V/660 V到直流DC0~550 V的变换。应用结果表明,矿用铅酸蓄电池组高频智...
While more efficient,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batteries are critical to the world’s clean energy future, the path to bringing such technologies to market over the last 25 years is overwhelmingly li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