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防洪工程 >>> 防洪 防汛 防凌 防洪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防洪工程相关记录474条 . 查询时间(2.101 秒)
滏阳河中游洼地是海河流域最大的滞洪区,为了为其防洪调度、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中游洼地的洪水进行研究,模型是按逐时段、逐单元求解水力学上的圣维南方程组,得到计算域内各点、各时刻的水深、水位、流速、流量等水力要素值,进而分析洪水在滞洪区内的演进形势,据此安排滞洪区防洪调度和避险村台、救生房屋等的安全建设。解决了几十年来常规计算方法无法回答的问题,纠正了以往滞洪区运用分...
该项目运用遥感、GIS、数据库、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基于 SAR 数据的快速纠正和洪涝水体的自动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遥感与 GIS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中的应用和基于水文模型的洪灾预测以及损失评估技术方法,重点研究了洪涝水体空间分布信息的获取与计算方法、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展示与分布、洪灾损失率的确定与计算方法等。建立了基于遥感与 GIS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损失评估的主要功能...
洪水水文测验关键技术研究     水文测验  洪水       2009/3/18
该项目通过低频超声波和正常频率超声波仪与含沙量之间建立的关系,提高了测量水深的精度,建立了水深与含沙量、泥沙颗粒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测深仪在与实验条件类似的场合使用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淮河淮滨—蚌埠段全长278km,其间有众多支流汇入。主槽曲折狭窄,宽度一般在200m~400m,滩地宽由几百米至2km不等,两岸分布着许多圩区、蓄洪区和行洪区,行洪几率在3年~10年一遇,行洪流量可占总流量的20%~40%,行洪能力有限,平槽泄量为800m3/s~1 000m3/s。由于该河段水情、工情十分复杂,省际矛盾突出,而该区洪水演进一直沿用水文学方法,手工计算,不仅工效低而且可靠性差,无法...
针对三峡建设期间和建成初期长江三峡一螺山河段防洪系统的防洪调度决策,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最新成就,解决了复杂超巨型防洪系统决笨支持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大量技术难题,建立了一个可运行的防洪决策支持“原型”系统。所建系统在水、雨、工情信息和防洪调度及洪水演进模型的支持下,能够对有三峡工程情况下的防洪预案进行水情仿真和方案评价,从而确定三峡工程蓄泄对策及其它堤防、分蓄洪工程如何运用的决策。...
洪灾风险定量评估和设防标准的确定量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础。该项研究采用了数字模拟、理论分析、GIS应用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洪灾风险概率计算方法、防洪工程措施对降低洪灾风险率的影响、滞洪区洪水演进特性和洪灾损失评估、堤防标准风险决策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该项目建立了水库调洪演算随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库水位变化的随机过程和水库的调洪风险率;首次建立河道洪水水面线计算的随机数学模型;提出了洪水设...
淮河中游蚌埠至洪泽湖河段,为一典型滨湖河段,沿岸河道众多,湖泊多为宽浅河道演变而成,遇到降雨,内河水位稍一上涨,就漫溢成灾。由于两岸地区地势低洼,又加上受洪泽湖水位上涨的影响,内河水位常受干流的顶托,排水困难,常积涝成灾,水文情势极为复杂,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黄河流域具有灾种多、发生频率高且危害大的特点。主要灾害有决溢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旱涝灾害、暴雨地质灾害、土地退化灾害等。产生严重灾害的原因,一方面是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地处生态脆弱区;另一方面是尚未清楚地认识到流域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及时反映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在今后防洪减灾中取得的经济效益,本报告对黄河下游防洪经济分析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效益分析模型,为黄河防洪经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计算模型。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基于高拱坝-地基整体抗震安全评价体系,对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0.556 5g的大岗山拱坝-地基体系的地震响应进行数值分析,并分别对其在不同地震超载倍数和不同基岩控制性滑裂面抗剪强度降低倍数下的安全性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以寻求坝体控制性位移或与位移相关的变量随安全系数变化曲线的拐点作为整体失稳判断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其整体抗震安全性作出评价。
岗南、黄壁庄水库古洪水研究      水库  黄壁庄  岗南       2009/3/10
该研究成果是用水文学、第四纪地质学及河流地貌学原理取得古洪水平流积(洪峰、水位),以放射性14C测定其发生年代,并由水力学原理推算洪水流量,从而取得距今数千年的洪水资料(岗黄水库取得距今3 000年~8 000年古洪水资料)。它以取得特大洪水的物理实证资料为依据,从根本上避免现行频率法靠数学化大幅度外延推算稀遇洪水的弊端,为洪水计算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古洪水资料有效地延长了系列,加大了考证期,使千...
该系统采用计算机、通信、远动等技术,自动实时采集分布于水库上下游的无线或有线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的水情参数。数据经中心站处理后存盘、显示和打印制表,并可作出水库流域的洪水预报和调度方案。系统信道采用超短波方式。
系统的开发是在对黄河防洪防凌决策的工作内容、流程和需求进行大量调查访问和分析研究,理清防洪防凌决策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的建设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在开发的各个阶段,多次接受防汛部门领导、专家的咨询和评审,并据此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保证了系统开发方向的正确性。
作为未控区间的黄河小花间,仍能对下游防洪构成严重威胁。目前,黄河小花间的洪水控制主要是通过洪水预报,由陆浑、故县两座大型水库进行调度,从而削减进入下游的洪水。但随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开展,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气候环境的变迁,也使形成降雨的气象条件与以往有所不同,不同量级、不同类型及落区的暴雨,其产汇流情况、洪水特性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给洪水预报和下游...
该项目重点研究洞庭湖泥沙淤积和江湖关系变化(包括四口分流减少,分洪河道萎缩衰退,荆江河段冲刷,城汉河段河道淤积、洞庭湖淤积减缓问题)及其对防洪的影响。 该项目研究内容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对三口分流河道演变及相关关系的特性做了深入研究,得出三口泾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是江湖关系最基本的变化。由于三口径流量大幅度减少,浑水将泥沙淤在三口河道和湖区,导致莲花塘至汉口河床淤高,对该段防洪水利,可采用归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