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毒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毒理学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4.609 秒)
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傅家谟院士等人近十年来在毒害有机物环境科学和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总结。研究课题以当今国际环境科学前沿领域与热点、国内环境科学研究薄弱环节--毒害有机污染物作为主攻目标,在区域尺度上系统地研究了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环境中毒害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揭示了伶仃洋和珠江口这些污染物呈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发现珠江广州河段和澳门河口为两个毒害有机污染物高风险区...
课题从流行病学调查、人体生理学、免疫学指标测试,室内有害物质浓度监测等方面,研究了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得出结论,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最高的是装修后即投入使用的宾馆和居室,其次是装修6个月投入使用的宾馆和居室,最低的是没有装修的宾馆和居室。暴露人群血清中免疫学指标与甲醛污染程度有明显关系,在装修后即投入使用的场所中暴露人群血清中LgG、LgM值显著高于装修6个月与未装...
环境保护中的微生态系统毒性检测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 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 殷浩文 赵华清 茅鄂年 鉴 定 日 期 1996年8月14日 获 奖 名 称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联 系 地 址 钦州路508号 邮 编 200233 作为微生态系统中毒性检测技术研究的背景,本成果从水生态系统水平提出了上海水环境中四个有代表性的污染问题,即苏州河的生态恢复问题:河流沉积物...
明亮发光杆菌在0~6 h处于滞留期,6~22 h处于对数生长期,菌龄20~26 h发光最强。菌体发光波长为473 nm。菌株对重铬酸钾、辛硫磷和苯酚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菌体可以在1min内发光强度急剧下降,下降幅度与毒性的大小呈正相关。发光菌在线检测污水毒性工艺参数确定为储菌室温度4 ℃,检测室温度20 ℃。用冻干粉或液体过夜培养物均可保证发光活性,后者因代谢活性强而优于前者,培养时间20 h为...
在中温35 ℃条件下,对山梨酸生产废水进行ATA试验,以葡萄糖基质和山梨酸生产废水配制的试验废水,通过对比不同浓度下最大甲烷产气速率出现的时间,分析山梨酸废水对厌氧微生物潜在毒性的影响,确定可进行厌氧生物处理的极限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山梨酸生产废水在CODCr小于5 000 mg/L,基本上无毒性,抑制作用不明显。而CODCr在6 000 L~7 500 mg/L则有抑制作用,但属代谢毒性,污泥经...
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是一种微生物检测物质毒性的有效技术,本文研究了两种用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检测食品保鲜膜和保鲜袋生物毒性的方法。对市售的11种食品保鲜膜和保鲜袋毒性检测的结果表明,样品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其中两种样品在急性毒性检测中对发光细菌发光的抑制作用达到20%以上,相当于超过51.89μg•mL-1苯酚的毒性,此外,有些样品也显示了亚急性、慢性毒性作用...
以江苏海事局辖区从2001年到2003年统计的69种船载有害有毒物质为实例,参照美国国家防火联盟(NFPA)的分类标准及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ABCDE五栏标准,提出了船载有害有毒物质危险性分析评价的一般程序,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详细讨论了有害有毒物危险等级划分标准,并分别从NFPA数据库中检索到25种化学品及其分级结果;按照国际危规条约规定的ABCDE五栏评价标准,检索到34种化学品及相应的分级结...
为探讨更为适用的环境污染物急性毒性的检测方法,实现水质毒性控制,对用于水质毒性评价的重组发光细菌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叙述。发光细菌及其发光基因在水质毒性评价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发光细菌也从分子水平上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发光细菌法不仅能监测到毒物的出现,而且能检测毒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利用度。它正朝着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以及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重点揭示了聚氨酯合成革工业的干法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因子及其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毒理危害,并从毒理学的角度提出防治、改善措施。
该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多氯联苯这种持留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生态毒理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多氯联苯的来源、分布、迁移变化等环境行为,特别强调了多氯联苯这种持留性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因食物网营养关系产生的积累、富集、放大进而影响人类健康的可能性,并对多氯联苯对生物影响的早期预警研究作了展望。
O3和CIO2杀藻作用特征与机理分析     O3  CIO2  杀藻  机理       2007/5/31
O3和CIO2杀藻效能好,而且应用中不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卤代烃物质,是氯的良好替代品。为探讨O3和CIO2的杀藻机理,研究中借助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手段对氧化处理前后藻细胞的数目及形态、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O3和CIO2杀藻作用模式。研究表明:O3和CIO2具有不尽相同的杀藻作用机理,作用过程与交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饮用水源藻毒素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即MCYST)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性质稳定,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促进剂之一。目前消除水体中MCYST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多面研究表明臭氧、光催化氧化、氯化、活性炭以及生物控制等方法能较好地去除毒素。
饮用水中内毒素的浓度已经引起世界上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将此指标用于饮用水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首次用凝胶法对P市N水厂饮用水的源水和工艺流程各阶段水样内毒素的浓度进行了检测。数据表明:在源水加高锰酸钾的流程(工艺流程一)中,源水1、源水2内毒素浓度范围在20~50 EU/mL(EU为内毒素单位);源水3内毒素浓度在5 EU/mL以下;三个出厂水内毒素浓度范围在1~16 EU/mL。经过各工艺的处理...
铀和铅对枯草杆菌毒性的研究     毒性  枯草杆菌           2007/4/6
枯草杆菌在处理重金属废水领域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重金属对枯草杆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致死浓度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采用了3种方法研究了铀和铅这两种重金属对枯草杆菌的毒性:1)试纸法测抑菌圈的直径;2)血球计数板测细菌菌数;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和密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铀和铅对枯草杆菌的生长繁殖有着显著的影响。铀和铅对枯草杆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均小于1mg/L,铀对枯草杆菌的致死浓度为500...
在微波辐射下,活性炭和铁屑之间会发生强烈的打火放电现象,从而在微波场下引发产生了一种非稳态的放电等离子体。微波辐射和微波等离子体的作用加强了活性炭吸附性能和铁屑反应活性的再生。本研究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强化内电解技术对活性艳蓝KN-R溶液进行降解,测定了再生前后活性碳和铁屑对染液降解的色度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并对再生前后的活性碳和铁屑的扫描电镜图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