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语言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语言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5.923 秒)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
在语用层面,DuBois提出了“共鸣原则”。汉语充斥着平行结构,偏爱共鸣原则。究其原因,在普遍因素方面,主要源于语言的体验性和象似性,会话的“概念协议/合作”和启动效应,以及人类心理、认知和本能中的对称倾向;在汉文化的独特因素方面,语言内动因包括汉语的词法、句法特性,以及平行结构的语用经济性,语言外动因包括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和认知思维方式、审美观等等。这些结论进一步证明了“共鸣原则”的适用性,并解释...
时至今日,全球华语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犹有所待,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加深。“拓展”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前者主要指覆盖区域与覆盖内容的扩大,而后者则包括相对宏观的对全球华语起源与形成及其扩展分布路径等的考察,以及比较微观的对具体语言项目的显、隐以及发展变化的描写;“加深”则涉及“理论”与“事实”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华语及其研究理论基础的确定与深化、相关理论的应用、建设...
加工决定论在基于加工器的涌现论框架内提出,强调语言发展由加工驱动,所需加工成本越小的语言特征在发展进程中出现越早。决定加工压力的外部因素与语言输入质量有关,内部因素与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关,两类因素有时共同影响,有时单独作用。O’Grady在加工决定论基础上思考语言发展本质,指出从加工成本角度考虑,语言的发展具有一致性。本文整理加工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和实证依据,介绍加工驱动语言发展的基本思路,并评价...
二语写作句法复杂性研究是近年来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指标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尝试从二语句法复杂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现存的问题几个角度出发,回顾当前二语写作句法复杂性的研究现状,探讨句法复杂性的研究趋势和二语写作句法复杂性教学的特点,了解二语句法复杂性、多面性、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本质,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以及二语写作...
乔姆斯基早期关于疑问词疑问句的论述并没有提出任何移位的规则体系,而是认为疑问词位移现象是通过置换形成的。乔姆斯基认为疑问词移位必须遵守三个限制条件:循环限制条件、邻接条件和命题孤岛条件。在后期的最简方案中,为了满足派生的经济原则,乔姆斯基提出了移位是为了满足界面要求不得已而为之的操作。为了解决句法推导中的局部问题,乔姆斯基提出了语段不可渗透条件。根据最近的强最简论,合并作为语言机制的最基本特征,可...
近年来,三语习得已经被视为不同于二语习得的独立研究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三语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于心理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两个关键视域下三语习得研究中的跨语言影响研究,探讨跨语言影响发生的层面,分析跨语言影响的来源、因素和作用,并总结主要研究方法,评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对我国三语习得研究和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生态话语分析能够反映语言和其他生态现象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意识上唤醒、引导和改变人类对环境和自然的认识。在当今社会,随着新闻媒体传播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等社会功能,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发展,评价理论对于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至关重要。本文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运用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态度系统对《卫报》关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西方生态语言学范式建立起了语言学和生态学的联系,引导人们审视语言对于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具有交叉学科联系、终极环境关怀以及重大生态转向三大学科意义。西方经典生态语言学深受传统牛顿—笛卡尔式科学世界观的影响,其二元论范式在概念、方法和哲学方面存在三大悖论,呈现出价值中立、伦理弱化、道德弱化和美学缺席等显著特征。中国生态语言学的儒学范式以儒学生态智慧为哲学基础,可以包括“道法自然”“和而不同”“尽美尽...
格林海姆·洛雷拼贴小说《女性世界》以第一人称诺玛的视角展开,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兄妹罗伊和诺玛,两人最终被证实是一个有两性着装嗜好的男青年罗伊。本文采用多模态认知文体学的视角,以Culpeper戏剧人物认知模式为原型,建构了一个多模态文学作品人物认知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多模态隐喻如何通过图像、印刷版式、色彩和布局在两人命名、外貌描写、言语和思想表达方面与语言隐喻相辅相成建构意义,帮助读者完成...
本文系统探究了130幅反腐倡廉平面广告中出现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现象。研究主要发现:(1)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主要用于呈现“腐败者”“腐败”“惩治”“廉洁者”和“廉洁”五大主题;(2)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根据思维中的相关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呈规律性、系统性分布:多模态隐喻主要基于[高级物体/特征是低级物体/特征][抽象概念是具体物体]及[动作是力的施加]三大概念隐喻,多模态转喻则主要体现[范...
本文从关注多模态隐喻的社会维度出发,以《经济学人》涉华国际关系政治漫画为例,批评分析多模态隐喻场景对涉华国际关系的建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学人》主要使用五类隐喻场景建构涉华国际关系:冲突/战争场景、竞赛场景、游戏/表演场景、旅程场景和交友/生活场景,其中“冲突/战争”类使用频率最高,接近50%。本文结合实例,重点分析该类场景对中国负面国际形象的隐喻建构。该类漫画基于图画、颜色、空间等视觉元素和长...
字母词中塞音的声学特征     字母词  普通话  塞音  VOT  GAP  声学特征       2022/3/30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字母词塞音和普通话塞音两种样本的VOT并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字母词中英语本身的浊塞音变为不送气清塞音,具有普通话塞音的声学特征,同时两种样本的VOT无显著差异。由GAP和VOT平均值构建出塞音格局图,显示两种样本声学格局一致,属同一类音。字母词塞音和普通话塞音一样,是清塞音,通过送气与否形成对立;字母词并未将浊塞音引入普通话,普通话塞音仍保留了送气这一重要区别特征,其...
会话分析(CA)将会话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社会学研究取向决定了CA从发轫之始便没有将非语言交际行为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本文讨论了从民俗方法学到CA再到基于CA的多模态交际研究奠基阶段的学理传承和发展,着重探讨序列分析在多模态交际研究中的优势、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序列组织是会话组织的核心原则。在基于会话分析的多模态交际研究中,序列分析的优势在于它为研究者理解和处理交际行为提供了一套实用方法和一...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实施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言语行为,研究者应当从人类普通行为的视角看待言语行为,在社会场景观照下对其进行考察。多模态研究拓展了学者们对包括言语行为在内语用课题的考察视野和方法,为从结构形式、韵律特征、体貌动作等多个维度研究言语行为提供了可能。个案研究显示:说话人的话语内容、韵律特征、体貌表现等资源都为其言语行为的实施作出了贡献。研究者基于多模态语料库开展言语行为研究,是以新的研究范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