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纺织科学技术 >>> 纺织技术 >>> 化学纤维纺织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化学纤维纺织相关记录187条 . 查询时间(4.241 秒)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以PVDF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为混合溶剂,利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和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SiO2原位掺杂PVDF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分析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压电性能等。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面密度与厚度随TEOS质量的增加而增加;静电纺丝使PVDF中部分α相转变为β相,纯PVD...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的压电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碳纳米管(CNTs)引入到PVDF纳米纤维膜中制备CNTs/PVDF纳米纤维膜,并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压电传感器,探究CNTs质量分数对CNTs/PVDF纳米纤维膜压电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万能试验机以及数字示波器对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及压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NTs/PVDF纳...
为提高棉针织物的漂白效率,深入研究其漂白机制,利用二价铜离子、亚氨基二乙酸和4-二甲氨基吡啶制备得到铜配合物催化剂,并构建了催化漂白体系,研究短时间内不同温度下催化漂白棉针织物白度值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分析铜配合物降解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推测其漂白机制。结果表明:在90 ℃条件下催化反应5 min,棉针织物的白度值约为78%,毛效值达到17.9 cm,强力保留...
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制备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发酵产物纯化、聚酯聚合及纺丝加工等多个专业领域。为能给纺织化纤领域研究者提供一个相对全面清晰的视野,以原料到产品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从生物基1,3-丙二醇的制备、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以及其纺丝加工3 个方面,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制备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技术领域未来发展的热点方向,...
生物基聚酰胺56(PA56)纤维是由生物基1,5-戊二胺和石油基1,6-己二酸聚合制备而成的新型生物基材料。为探究生物基PA56 纤维的热稳定性,分别在氮气氛围中测定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降解过程,并计算其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同时分析了生物基PA56 纤维在热降解过程中的主要热降解气相产物。结果表明:生物基PA56 纤维的热失重曲线及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对升温速率具有显著依赖性,采用Kissinger ...
纤维材料以其在中高频段良好的吸声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减震降噪领域,特别在航天航空、建筑、汽车等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其优异的吸声性能得益于材料内部大量的微孔和缝隙,当声波进入材料时,纤维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以及纤维自身的振动等作用将使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
纤维素纺织品使用周期缩短,需要对废旧纤维素纺织品回收利用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亚临界水解法水解纤维素总反应热低。本次在Materials Studio 5.5下的DMol3中,用密度泛函方法系统对比了真空气氛和亚临界水环境下纤维二糖稳定构型中主要原子构型的差异;探讨整个水解过程中主要化学键的键角、键长的变化情况和每一步的反应热。发现亚临界水环境下纤维二糖分子的水解机理,即经过质子化、单元环的异构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为载体制备了N-TiO2/PP复合催化膜,并考察了其催化降解甲苯有机废气的性能.结果发现,紫外光催化的甲苯降解率可达84%,去除负荷为89.8 g·m-3·h-1,自然光催化的甲苯降解率可达63.9%,去除负荷为69.25 g·m-3·h-1.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N-...
预处理是提高木质纤维材料酶解效果的关键步骤,更是木质纤维材料制造生物乙醇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木质纤维材料进行预处理以促进酶解糖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秆为原料,探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生物)联合离子液体对木质纤维材料转化率及酶解初速度的影响,并通过稻秆成分分析、FTIR、XRD对处理前后稻秆的结构、结晶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单独离子液体处理相比,表面...
针对结构稳定且难以靠常规方法去除的二甲基砷,制备新型负载Fe3C纳米粒子的炭纤维催化剂,并对其非均相电芬顿降解二甲基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C/CF与阴极产生的H2O2发生电芬顿催化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将二甲基砷降解为一甲基砷和As(V),As(V)可被同步吸附在Fe3C/CF催化剂表面.通过考察电催化过程中初始pH、反应物初始浓度、电流强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催化氧化DMA效果的影响,...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羊毛与羊绒纤维表面进行研究,通过轻敲模式扫描得到纤维表面形貌图像,进而对纤维鳞片进行测量与分析,得到可鉴别不同种类纤维的形态指标,并对不同种类纤维的鳞片形态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与羊毛纤维相比,羊绒纤维的鳞片厚度普遍小于550 nm,鳞片边缘倾斜角度在50毅以上;拉细羊毛鳞片增厚可至900 nm左右,而减薄后的鳞片厚度在400 nm 左右,鳞片边缘倾斜角度基本介于羊毛...
利用Wlvnt 纤维细度系统,对兔毛纤维髓质层的形态、列数、髓质指数与纤维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甲酸处理兔毛,观察到了髓质层的三维结构. 结果表明:兔毛无论粗细都含有髓质层,只是髓腔形态、列数、宽度不同;随着兔毛纤维细度的增加,髓腔的形态由不规则的单列点状髓、间断髓向规则的多列髓过渡,髓腔列数呈阶梯型增加,髓质指数也随之增加.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丙烯腈-偏氯乙烯共聚物[P(AN-co-VDC)]纳米纤维,针对纺丝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详细考察了溶液浓度、施加电压和推进速率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影响最大,电压和推进速率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溶液中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电压为25 kV、推进速率为0.63 mL/h 时可获得表面光滑、形貌均一且直径较小的纳米纤维.
采用溶剂萃取法,利用离子液体[BMIM][PF6]分别作为萃取剂和溶剂(磷酸二异辛酯(P204)为萃取剂),或采用传统有机溶剂磺化煤油+P204 作为萃取体系,对模拟酸性铟渣浸出液中的In(III)进行萃取分离. 结果表明:单独采用[BMIM][PF6]为萃取剂对In(III)的萃取能力很低,仅为2.1%,向[BMIM][PF6]内加入14.5%(体积分数)传统萃取剂P204 后,萃取率提升至10...
研究果胶酶细化对葛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葛麻细化对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残胶率和细度的影响,并用SEM、FT-IR、XRD对处理后的葛麻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经细化处理后,葛麻断裂强度达到3.250 7 cN/dtex,残胶率由原来的60.2%降至21.28%,细度达到4.9 tex;经过细化处理后葛麻纤维表面光滑,胶质成分减少,结晶度提高;由此说明果胶酶细化对葛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