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音乐”相关记录2355条 . 查询时间(1.1 秒)

音乐声学实验室,拥有全(半)消声室、振动与音色分析室,以及业界顶级测声、测振的仪器设备,致聚焦于生理声学、心理声学、音乐声学、环境声学、结构与建筑声学、检测声学、物理声学、振动声学等领域的科学问题,提供各种声学检测、声学设计、技术咨询、噪声控制等服务。

山西大学中国古戏台声学研究,肇始于1986年高策教授对莺莺塔“普救蟾声”效应的科学解释,现研究对象拓展至古塔、古戏台之外的钟鼓楼、汉唐佛寺讲经场、古代桥梁等多种建筑类型,研究内容牵涉到歌唱声学、乐器声学、原生表演声环境、中西表演声环境比较和声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基于古戏台声学研究,力图探索演员歌唱、观众听闻、乐器伴奏与表演声环境四者协同发声传声的工作机理,倾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声学研究高地...

中文美声是美声唱法与中国汉语语言完善结能够完美演经中国声乐作品、体现中国音乐和中国合,文化灵魂和韵味的歌唱方法。就像意大利美声、法国美声、德国美声一样,中国应当形成和建立自己的美声学派,从而形成中国歌剧的世界影响,向世界有效和广泛传播中国文化。
海南省音乐家协会从最初的中国音协海南分会筹备小组建立至今已走过22年的里程。1988年10月,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原海南行政区音协成立了中国音协海南分会筹备小组。
内蒙古音乐家协会成立于1960年12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的由全区各族音乐家、音乐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繁荣发展内蒙古音乐事业的重要力量。内蒙古音乐家协会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团体会员。
钢琴系现有钢琴专业、手风琴专业、电子管风琴专业和调律与修复专业。设钢琴主科教研室、钢琴副科教研室、键盘教研室及办公室。现有特聘教授1名,返聘教师6名,在职专业教师24名。
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始建于五十年代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和系统化的专业教学体系。多年来,我们始终将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积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狠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1983年,是以民乐系学生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骨干,为展示民乐系教学成果,实现与文艺院团演出机制接轨而建立的艺术实践基地。乐团先后聘请刘文金、王甫建、刘沙、王惠然、张列、吴强、叶聪、董俊杰等国内著名指挥家担任客座指挥。
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始建于1958年,立足华北辐射全国。经过65年的耕耘,及历任系领导及全系师生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使其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培养了众多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演奏家、民乐音乐教育家。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创刊于1982年,季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音乐学院主办,国内外发行。“交响”寓意注重学术的交流与融合,突出“百家争鸣”之含义。封面草体“交响”二字由著名音乐史学家蓝玉菘题写。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始建于1953年初,其前身为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建系之初,聚集了“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专”(抗战时期,中央音乐学院前身)时西南地区著名作曲家和专家学者为最初的师资队伍。

《中国音乐学》创刊于1985年12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季刊,国内音乐学领域核心刊物。历任主编郭乃安、张振涛、田青、项阳,现任主编李宏锋。编委会与编辑部成员由音乐研究所十几位专家学者组成。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国乐团于2009年正式组建,是一支由在校民族器乐专业的老师、优秀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组成,乐团现有团员近70人,康涛老师任团长和首席指挥。在康涛老师的带领下,乐团2009年至2018成功举办了数十场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2011年获湖南省首届民族器乐合奏大赛金奖”, 2012到2015年承担了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高雅音乐进校园” ,在各高校举行了十几场民族专场音乐会,2018年...

湖南师范大学于2010年将历史悠久的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正式命名为“天籁”,由博士生导师周跃峰教授任合唱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陈世扬副教授任团长,青年教师刘俊杰担任常任指挥兼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