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92条 . 查询时间(6.428 秒)
《中国社会科学报》|科学运用学术指标的评价功能
学术指标 影响力 标准化 研究方向
2022/3/29
在当今学界,各类学术指标随处可见,如论文引用量、高引用次数指数、期刊影响因子或类似指标等,这些指标被视为了解一项研究贡献或研究人员学术表现的标准,为科研评价以及科研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参考。2021年11月26日,挪威北欧创新、研究和教育研究所教授丽芙•朗费尔特(Liv Langfeldt)等人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发文称,在同行评议与学术决策等科研评价过程中,学术指标是一个持续...
《光明日报》|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为科技发展开拓广阔空间
创新 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法 科研人员
2022/3/29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能抢占先机、广纳天下英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占领制高点。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
合成生物学的知识伦理问题初探
合成生物学 知识伦理 知识滥用 责任区分
2019/11/7
合成生物学和所有高技术一样面临“两用困境”:是造福人类,还是滥用知识而危害人类?这是生命伦理学家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发展“知识伦理”来探究合成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和使用、科学工作面临的责任与规范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关于知识错误传播与滥用的减少风险战略显得极为重要。通过伦理分析,我们认为,针对知识滥用需要适度的伦理管制,对科学家在知识错误传播和滥用的问题上需要仔细区分责任,而知识的内在价值...
论“功能化的还原模型”
功能化的还原模型 列举定义 金在权 物理主义
2019/11/8
功能化的还原模型是一个描述心—身关系的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将精神属性还原为可实现一定因果角色的物理属性,以此达到对精神属性的功能化还原。这种功能化定义有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它通过列举进行定义,这种定义方式不满足“定义”的逻辑标准;第二,它对精神属性的功能化定义是不完备的。除此之外,本文还分析了功能化还原模型所描述的世界图景,一方面指出了功能化还原模型构造的精神因果是虚假的,另一方面指出了功能化还原...
不同于约翰·霍根的“科学终结”论,克里斯·安德森等人强调科学范式意义上“理论的终结”。在他们看来,“大数据现象可能代表着一场更为根本性的人类认知模式的变革”,以至“我们的方法论随着新数据的到来而发生变化,这导致一些人认为‘理论终结’了”。事实上,这种科学的理论终结论思潮是近代经验主义在当代大数据发展背景下逻辑演绎的结果,它以经验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在将“取样样本”数据“总体化”过程中,把经验数据视为...
张璐:论莱布尼茨的关系实在论
莱布尼茨 数学思维 符号表征法 关系实在论
2019/11/8
通常认为单子论作为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实体观是其整个思想的基石,为其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等思想成就发挥核心作用。但依照其手稿及书信的编年史,根据思维发生学,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在其晚期成型,他首先是作为一位数学家,其数学思想中的符号表征法与更深层的关系实在论对其整个思维方式及思想历程发挥了奠基性作用。他对理性限度的认识也为人类自由留下了空间。
姚利芬:人类为什么对外太空感兴趣
姚利芬 人类 外太空 火星
2019/11/11
今年初,有两条科学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将于2020年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嫦娥四号”登月,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它在升空时还携带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准备种菜养蚕。科学家表示,这次实验对帮助了解人类未来如何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材料物理学
薛其坤 量子 霍尔效应 材料物理学
2019/11/11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主要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由于该奖项评选严格,在历史上曾多年空缺。1月8日,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薛其坤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了这一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
基于生态学实验研究的具体案例,对“可重复原则”在生态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不可重复的”生态学实验,不可强求其“重复”,但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则应该加以改善,而且,“不可重复的”生态学实验,可以按照另外的“可重复原则”,以尝试“重复”;“可重复的”生态学实验,如果代价不大,可以按照“可重复原则”进行“重复”实验,否则,可以另辟新径,进行“对照实验”或“自然重现”;在贯彻“可...
黄柏恒:大数据时代下新的"个人决定"与"知情同意"
大数据伦理 个人决定 知情同意 道德责任
2019/11/18
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将为社会带来彻底转变,大众生活的不同层面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数据亦同时在挑战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固有道德概念的适用性,并为社会带来新的道德争议。由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所产生的“互联状态”(the condition of interconnectedness)及其可能对道德责任带来的根本转化(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是未来大数据伦理...
贺天平等:量子自杀实验的哲学探析(图)
量子自杀实验 多世界解释 分支世界 主观概率
2019/11/20
量子自杀实验是在多世界解释假设的基础上导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被认为是对量子多世界解释和传统解释的一个判决性实验。对于该实验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定义分支、如何定义概率及被实验者如何选择自己的立场等三个方面。其中分支问题为多世界解释本身的问题;后两个问题争论的根源在于,没有意识到多世界解释中的分支世界并非可能世界,而是必然发生的平行世界,其核心涉及概率的重新定义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该实验不仅无法验证多世...
杨振宁与科学技术史研究(图)
杨振宁 科学技术史 科学文化
2019/11/21
杨振宁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在逐渐远离物理学前沿研究的过程中,他开始越来越多地进行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的思考与研究。在新的领域他精心选择科学史研究题目,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借鉴学习历史学家的工作方法。其著述简洁干净,有诗韵、有趣味。他充分肯定在科技文明主导的时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人投入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的研究、宣传与建设事业。
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大众认识论和个人认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教授迪安娜·库恩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心理学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库恩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对她的主要观点,即儿童和成人如同直觉的科学家,科学思维发展起源,元认知发展,认识论的理解和智力价值的发展,超越变量的控制,达到成熟的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研究,给予理论的分析,阐述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过程。并指出...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7年度 中国科学 十大进展
2019/11/21
科技部2月27日在北京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
《宇宙》: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
宇宙 人类 自我发现之旅
2019/11/29
人类有个千古之问: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这一终极问题自人类诞生起便被不停追问,从苏格拉底到屈原《天问》,再到各时代的人们。实际这些追问等同于这样一个问题:茫茫宇宙中我们人类是孤独的吗?卡尔·萨根的《宇宙》则挣脱出地球桎梏,从宇宙角度回顾这颗淡蓝点上的智慧生命。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似乎与生俱来。很久以前便有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传说。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须曼人把银河称为“夜空的脊梁”。西方狩猎部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