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纺织科学技术 >>> 染整技术 >>> 印花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印花技术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2.5 秒)
纯棉织物转移印花的研究     印花  纯棉织物       2009/12/7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树脂S-PM,用其对纯棉织物预处理后,再用常规转移印花纸进行转移印花。探讨了应用该树脂的纯棉转移印花工艺,并对该树脂在提高棉上染料得色率和获得较好耐洗牢度的机理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我国印染节能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节能  印染       2009/12/7
介绍了国内印染工艺节能和机电设备节能方面的实用新技术特点,预测了近期印染节能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文研究了4种原糊和Procion P-2R 红调配的印花糊的流变性。发现HS-CMC(高醚化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醚)的流变性优于国产的CMC,与日本生产的CMC 性能相当;其性能稍差于海藻酸钠。
毛巾活性印花色浆性能的改进     印花  毛巾       2009/12/4
一、引言活性印花以其鲜艳的颜色,广而全的色谱,而被广泛应用在棉织品印花上。由于被印物质量及所印图案清晰度以及产品档次的特种要求,在毛巾织物活性印花中对携带染料的这种
印花涤棉细布轧泡整理工艺探讨     整理  印花       2009/12/4
纯棉泡泡纱是近几年流行热销的产品之一。泡泡纱的生产一般有两种方式:直接印碱法和树脂防碱法。在涤棉细布上如何开发出类似泡泡纱的品种,已成为开发新产品的一个目标。我们采用化学整理和机械整理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印花涤棉细布泡泡纱,产品花纹清晰,泡泡耐久性强,是一种与纯棉泡泡纱相媲美的新颖服装面料,在中南、西南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制     印花  粘合剂  涂料       2009/12/3
本文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涂料印花粘合剂,并对单体的选择、乳化剂的配比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从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制备出适用于工业生产及性能优良的涂料印花粘合剂。
GL胶在印花中用作糊料的应用性能     印花  GL胶       2009/12/2
一、前言GL胶又名格优胶,它是由自然界生长的一种芋科植物蒟蒻——俗称魔芋,通过一定的化学改性而制得的一种新产品。魔芋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在魔芋精粉中其含量可高达68%以上。魔芋的许多特
本文从单宁酸的固色机理研究着手,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锦纶、锦/氨交织物印花新工艺,其色湿牢度比常规工艺高0.5~1级,还解决了用单宁酸固色后处理所引起的印花织物白底泛黄变色等弊病。
本文就泡沫印花加工中,泡沫印花浆的流变性能对印花效果的影响作了探索。用流变仪对高粘度的海藻酸钠及DFPP-104醚化植物胶的泡沫浆进行测定,得出流动曲线,由计算机进行回归处理,求出粘度、结构粘度指数,并进行印制效果试验,经实验得出:发泡倍率BR=3.5左右,结构粘度指数为最小,渗透性最好。另外,渗透性随BR、含固量升高而下降。这结论对泡沫印花工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提出了将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羊毛织物印花的预处理加工,并从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表面的作用而引起的羊毛润湿性能、染色性能的变化,及从印花工艺原理等角度进行了讨论。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可得到得色深且均匀的印花效果,而印花色牢度不受影响。
塑料薄膜转移印花     印花  塑料薄膜       2009/11/30
本文讨论了热塑性薄膜转移印花原理及转移纸结构、有色树脂层组成,并对转移印花的皂洗、摩擦牢度进行测试和对比。结果表明,国产转移印花纸的质量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毛巾被单泡沫印花于今年4月19日在上海市纺织装饰用品科研所,由市纺织局主持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17个单位,共48名代表。本方法的主要优点有:1.提高印花质量;泡沫印花后的毛巾被单,手感柔软,色泽鲜艳,轮廓清晰。据松江张施毛巾印花厂试生产实数统计,用泡沫印花工艺,质量比涂料印花提高10%。被单泡沫印花的印制效果也达到了活
毛织物印花工艺探讨     印花  毛织物       2009/11/25
本文综述毛织物的印花方法及各种工艺技术,介绍毛织物直接印花、防拔染花及烂花、浮雕等特种印花的试验结果,并对毛织物印花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光导体-静电印花的探索     印花  静电  光导体       2009/11/23
光导体-静电印花系利用氧化锌、聚乙烯咔唑-三硝基芴酮等光导体在黑暗为绝缘体和曝光后为导电体的特性,将图案或摄影照片直接在织物上成像印花的全新工艺。这种工艺不需要雕刻花筒或制版,也不用印花糊料,要比目前任何一种印花方法都简捷,而且完全不耗水也不排放污水。
作者对Miles编写的《Textile Printing》(1981)中所引用的印花蒸化机理某些传统概念作了评述。认为:①著作中谈到的100℃饱和干蒸汽在实际应用条件下是难以存在的;②过热蒸汽的相对湿度并不代表蒸汽的含湿程度,用相对湿度来表达过热蒸汽的特征远不如直接用蒸汽温度(过热程度)为好;④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蒸化机中不可用饱和蒸汽;④蒸汽冷凝所释放的潜热不可能造成蒸汽过热;⑤决定蒸化效果的优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