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哲学 元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0.305 秒)
郑彝元简介           2007/8/20
  郑彝元,泰国华裔,祖籍广东普宁,一九二四年出生于泰国巴蜀府班武里县。膏少年时期曾在国内受教育,并参加抗日活动。战后曾从事新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学教师。一九八0年返泰继承祖业,曾先后任职于银行、侨团、报社。一九八四年出《儒家思想导论》,系统论述儒家人性论与其宇宙论易学渊源,以及孔子在教育、道德、伦理、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思想,是一本纲领性的儒家人文哲学专著...
当今之世,任何研究如果没有跨文化的广阔视野,必将导致狭窄片面的结论。在跨文化的广阔视野中思考文艺问题是当代文艺美学的必然选择。而这种选择造成的理论困难又将是空前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面对各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概念,能否建构一个普遍性的共同的文艺美学?
文学艺术活动与人类的整体存在状况密切相关,它既是一种幻化高蹈的精神现象,又是一种有声有色、紧贴自然的生命现象,它与地球生态系统血肉相连。若要对它做出较为贴切的解说,或许需要新的学问,比如生态学。
(1986年创刊——1999)·宋元·从宋僧契嵩看佛教儒化 郭 朋 86.1黄斡的《朱子行状》 (美)陈荣捷 86.2评二程溶天理论、修养论为一体的伦理学说 沈善洪 王凤贤 86.4试论宋明“诚”论的发展 舒 铖 86.4朱熹杂考一则 陈 来 87.1宋濂的理学思想 唐宇元 87.3陆氏心学辨 王德有 88.1保巴生平、著作及其哲学思想 陈少彤 88.1周敦颐《太极图说》与朱熹《太极图说解》辨异 ...
《传统形上智慧与社会人生的现代开展: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由邓联合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10月1日出版。本书是对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的批判性研究。从《新理学》形上学的方法、立场与旨归,到《新事论》的社会文化观念,到《新世训》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改造,到《新厚人》的人生境界理论,再到《新知会》的负的哲学方法论。
冯友兰在吸取西方哲学来改造中国哲学、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时候,注意到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主义和“逻各斯”传统,而对西方哲学中的个体能动性思想和“奴斯”精神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样,在冯友兰《贞元六书》的体系中,不仅“新理学”和“境界说”之间、“共相世界”和“天地境界”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而且经过冯友兰改造后的“新理学”也缺乏中国哲学原有的那种契悟、冥会和亲证、体验。冯友兰后来在运用“正的方法”的同时,...
清华大学将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上册出版之前夕,先请陈寅恪和金岳霖两位名家进行审查,在下册出版之前夕,继续请陈先生审查。陈先生对宋明新儒学的产生及发展予以充分,他说:“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汉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当冯先生写完并出版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之后,已以哲学史家名于世了。但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一名哲学史家,而追求还能成为一名哲学家。冯先生所创...
抗战时期,辗转迁徙到大西南的爱国学人,生活虽然清苦,但心中激荡的救国情怀却更加浓郁。他们援笔为枪,磨墨作弹,或就近调查当地的人文地理资源,以作开发边疆、支持前线的参考资料;或闭门伏案,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精神复兴的支点。南开大学开展的边疆人文地理研究和冯友兰“贞元六书”的创作即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报国的赤子之心。
冯友兰先生著《贞元六书》之际,正位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他以一个哲学家特有的思维方式.强调“道德力”在抗日救国巾的重要性。他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阐述其道德思想。他认为道德与人性密切相关。同时。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但社会的基本道德是不会随之变化的。
河南人民出版社新编《三松堂全集》近来出版,这是冯学研究的要事和喜讯。宗璞先生建议我就此写点东西,这在我自然是责无旁贷的了。《三松堂全集》是已故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著述集。
冯友兰在吸取西方哲学来改造中国哲学、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时候,注意到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主义和“逻各斯”传统,而对西方哲学中的个体能动性思想和“奴斯”精神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样,在冯友兰《贞元六书》的体系中,不仅“新理学”和“境界说”之间、“共相世界”和“天地境界”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而且经过冯友兰改造后的“新理学”也缺乏中国哲学原有的那种契悟、冥会和亲证、体验。冯友兰后来在运用“正的方法”的同时,...
颜元的义利观以经世致用为旨归,更以“正其谊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为原则,实现了对儒家义利观的复归。颜元提倡经世致用“正谊谋利,明道计功”的义利观,既重义又重利,既重内圣又重外王,既重“尊德性”又重“道问学”,既肯定多学而识的博学多问,又强调理乐六艺等实用技巧的价值,在工夫路线上异乎宋儒,开出了一条客观、具体、务实的实学思想的新路数,实现了由内圣转向外王,由虚空转向实在,追求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的...
八思巴(1235~1280),中国元代第一代帝师(即元代皇帝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学者。本名为罗古罗思坚藏,尊称八思巴(意为圣者)。
张乾元,男,汉族,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项士导师。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孙占元,男,1958年2月生于济南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1985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思想史和文化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