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民族其他学科相关记录977条 . 查询时间(0.57 秒)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地区传统生产方式作用下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取得主导地位,其中以旅游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在民族旅游区,随着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也发生着变迁。湘鄂渝民族地区位于我国中西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涌现出张家界、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国内外知名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区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项成...
2012国家社科基金——土家研究部分。
根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研究决定,贵州民族大学将于2012年主办第三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经研究,拟定于2012年6月7日至11日举行第三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
非遗生存的困境解析     非遗生存  困境  解析       2013/4/8
并不是所有称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都值得保护。在濒危优先的情况下,还应兼顾考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尊严和社会影响,让传承人和非遗本身得到国家的重视。减少工业化复制和机械化规模生产对非遗的冲击,减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政府和专家应为非遗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证和评定,另外非遗保护也不能最后只剩下存档,保护之后是传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武陵研究名单。
广东文化又称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岭南文化不仅在精神特质上更具开放包容性与开拓进取性,而且在文化形态上亦呈现出多元性与独特性,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广府文化、潮文化、客家文化等各种类型的地方特色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日益发展,“非遗”、“申遗”热的持续升温,以及大力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各市县纷纷打起了特色文化牌,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依托地市高...
1872年,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从古巴比伦泥板文书上,找到了《圣经》中挪亚方舟洪水故事的来源,引起了世界的轰动。[①a]从那以后,洪水神话就一直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一百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这个流传极广的古老神话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目前,人们在世界各地已发现无以数计形态相似而又各有特色的洪水传说,并对它的起源、传播与文化内涵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     汉族  “共生”  典范       2012/11/2
作为一个视角,共生论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汉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及其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个民族,常常被人们视为民族同化的典范。根据一般流行的说法,汉族人口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靠同化了很多别的民族实现的。有人将这一过程比喻为“滚雪球”。然而在今天,如果从“内共生”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将汉族看作是“内共生”的产物。应该说,这更有助于了解汉族之大的真谛所在,而且...
民族与国家何以和谐     佤族  国家  和谐       2012/1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创建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地位,促进各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赢得各族人民对国家的依赖和归属,国家认同意识不断高涨。文章基于笔者的实证调查,以沦源佤族为例,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与佤族的互动历程,从中探寻民族与国家和谐共生的条件。
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成为解决该群体就业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中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就业地的文化适应性的现状、影响文化适应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文化调适路径。文章只是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异地就业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理论研究部分。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项目(文化类)招标评审立项工作经过发布招标公告、受理投标课题、组织专家通讯初评和会议答辩复评、公示建议中标课题等环节,已于日前结束。现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项目(文化类)立项名单》 存档文本 原文地址 文献传递
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又影响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民族认同并非简单的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也并非完全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中包含了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利益诉求,而国家认同中也包含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联系性,并以此互为基础。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实现民...
共生,还是同化?     共生  同化       2012/11/2
对诸如“优胜劣汰”等各种类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开始质疑,并提出了新的理念,即“共生”。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林恩·马古利斯等人进一步将其完善,提出自然界进化不是通过弱肉强食、消灭对方实现的,而是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经过相辅相成的合作,使共生体的整体机制超越共生前的独立个体水平而完成的。
民族问题应求解于实际     民族问题  求解  实际       2012/11/2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宣传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疏通民族关系,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央先后派出4支民族访问团分赴西南、中南等地区。1950年7月,正在思考大西南民族问题的邓小平专门邀请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副团长费孝通先生到办公室摆谈民族问题,并对费孝通先生说:“在少数民族问题上,我还是一个小学生。”
上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修订了《台湾省各山地保留地管理办法》,允许在台湾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建道路、桥梁与隧道,开采矿产,从而导致台湾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有的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壤贫瘠薄弱、山林生态多样性消失等问题。1974年,数十位环保人士举行集会座谈,建议当局设立自然环境保护区,以挽救日渐破坏的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相继设立了垦丁、玉山、阳明山、太鲁阁、雪霸、金门、东沙环礁、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