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601条 . 查询时间(1.578 秒)
雷志敏,女,教授。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形成了以英语语义语法学为主的科研方向,并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系列科研成果。近年来,多次担任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及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的赴美访问学者资格,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
刘芬,女,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留英学者,英语语言学博士,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义学与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国语文》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省社科基金项目、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等6项。获邵阳市社科成...
基于量化数据,探究汉语方言空间性状的时间映射特质,包括共性和个性限制条件、映射等级、认知理据三个方面。空间性状的时间映射是指空间维度形容词所表征的性质和状态有条件地跨域表征时间范畴。时间映射的共性限制条件包括维度限制、轴向限制、方向限制和正负向限制四类。个性限制条件包括特定情况下正向负向选择的相对性和同类空间性状选择的差异性两类。基于量化数据、共性和个性限制条件,进而构建时间映射等级。时间映射的认...
《俗字编》是记录清代温州地区方言俗语的著作,书中使用了不少方言字,如表"便宜"义的"强"、表"窟窿"义的"丼"、表"火燎"义的""、表"削下木"义的"柹"、表"音语不清"义的"齆鼻"中的"齆"等。考察和研究《俗字编》中的方言字,对了解二百五十年前的温州方言、揭示温州方言的源流、认识汉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纵横交错的字词联系均有裨益。
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在引入语言学、文章学“语段”、“核心语句”和“卫星语句”的概念后发现散文成篇的原理,即在意义中心的统领下,卫星语句围绕核心语句组成语段,语段与语段再继续围绕更高层级的意义中心组成篇章。其成篇篇幅的最低标准是具有四个以上的句子。
示憾性话语标记语“令(使、让、叫)人+X的是”是一种表示遗憾情绪的话语标记语,如“令人遗憾的是”“使人失望的是”“让人不满意的是”等等。根据示憾情绪的不同,可分为不满、失望、遗憾、惋惜、叹息、愧悔、恼怒、悲痛、担忧、混合等10类。在语用上可以明示小句逻辑关系、对已有结果和潜在结果作出评价。10类示憾情绪根据强调指向的不同,可分为对示憾主体情绪强调、对示憾态度的强调、对示憾对象的强调。示憾强度具体受...
“较”的语法化     "较"  虚化  语法化       2022/3/9
“较”的最初本义是“车箱”,先秦时便出现了“较”的动词用法。魏晋南北朝时期,“较”的名词用法减弱,动词用法逐渐增多。在唐代,动词“较”语法化为介词“较”,相当于“比”;与此同时,“较”的语法化趋势增强,虚化为副词“较”,有“略微”“比较”“稍微”等含义。介词“较”的产生原因是重新分析和使用频次的增加;副词“较”的产生原因是重新分析和句子中心位移。“较”的介词、副词用法在唐代逐渐定型,并沿用至今。
认知科学的发展为中介语语用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基于认知视阈下中介语语用能力研究综述,进一步解读Kecskes的“社会-认知”语用观(SCA)理论框架,试图剖析“社会—认知”研究路向在中介语语用能力习得、评估和发展中的解释力及其具备的应用优势。继而对比中国大学生书面语语料库(CLEC)与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料库(FLOB)中人称代词(we,you,they)的选用及搭配情况,以此简要举证SCA所述...
王旭东,男,河南周口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双师双能型教师。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西方修辞学、批评话语分析及话语传播,擅长外贸营销、校地结合,校企合作外贸人才培养、外贸团队打造等。
贺红艳,女,汉族,1978年10月出生,河南获嘉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2008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7月至今在河南工学院任教。
袁瑞姣,女,汉族,1981年8月出生,河南辉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2004年6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2004年7月至今在河南工学院任教。
中日汉字书写对比研究     中日汉字  笔顺  书写对比       2022/3/4
日文假名即来自中国汉字,它的书写笔顺与汉字笔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主要将日文中依然使用的汉字选取出一些类型,将之与汉字的书写笔顺进行对比。通过比对我们发现,虽然二者有一些差异,但是日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遵循汉字书写笔顺规则的,尤其是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近代汉字笔顺书写特征,诸如“臣”字先写左边的竖,“右”字先写撇笔画,“必”字先写中间的点,“成/皮”字先写左撇等等。
李向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为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语信司中青年专家库成员,江西省语言学会会员,江汉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和汉语教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覃觅,男,壮族,广西宜州市人,文学硕士,副教授,广西语言学会会员。曾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责任教授,2013—2014年赴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教学交流,受聘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客座教授。
朱坤林:女,吉林长春人,2006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文学硕士,现为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副教授。长期主讲《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师仪表与教态》、《现代汉语》等课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