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 >>> 组织传播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组织传播学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1.186 秒)
编者按:整合信息资源,利用因特网拓展生存空间,提高竞争能力,是当前许多传统媒体的共识。如何提高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总体质量,进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是新闻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本月起,“数字记者”版块将再增加一个成员“网事月评”。这一栏目将关注和评论每月新闻媒体网站的动态及其进展。期待关注,期待来稿,期待点评。据中新网5月14日的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人王庆存在上海接受专访时透露,中...
我国自从1999年实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的网站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事实上,这只是政府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个方面。所谓政府网络传播,是指政府基于网络这个交互式平台与民众进行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其处于主导地位的传者、传播渠道以及传播目的都具有特殊性,且是一个过程性概念。此外,政府网络传播所具有的海量存储、双向沟通、实时传递、匿名发言等特性,可以从广度、深度、纯度、力度等方面,促进民主参与功能的...
论网络文学传播特性     传播特性  网络文学       2009/10/24
以网络媒体进行写作和传播的网络原创文本,与传统文学相比,在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传播方式和阅读接受方式等方面均显示出自身的特性,认识这些对把握文学形态的走向很有必要。
“铜须事件”成为2006年度网络最轰动的事件。议题由道德的讨伐上升为“网络暴民”之争,集中体现为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群体心理、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与“信息窄化”机制导致群体极化,群体极化必然引发网络的“符号暴力”。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前不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新浪网公司(www.Sina.com.cn)前CEO王志东先生去职事件,引发中国国内媒体和网络传播机构展开密集报道的情况,来观察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格局和运作特征。通过对国内主要传播机构和著名网站对此事件的报道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国内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利用网络手段传播新闻方面,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本文发现,网络新闻...
匿名性是网络人际传播最突出的特点,然而,“网络实名制”的提出则要求网民采用真实姓名进行注册认证,这必将给以匿名为特色的网络人际传播带来影响和改变。在“网络实名制”的影响下,网络人际传播主体是公开还是隐秘、传播内容是真实还是虚假、传播效果是优化还是弱化?本文以网络人际传播方式中发展较早、较具代表性的BBS为例,对此加以阐述。
Internet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名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的信息资源网。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一系列的局域网、校园网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网络等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查询和使用。关于Internet,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
在目前对网络的文化研究中,人们普遍的看法是,外来文化将通过网络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严重的冲击与影响,其重要依据之一是,目前在Internet上,有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的。但是这种推论未免过于简单。首先,以上网人口比,美国上网人数超过全球上网人数的一半,加上其他英语国家的上网人数,网上英语信息的数量占多数也就不足为奇。其次,美国等国家网络基础建设与内容建设都走在前面,在内容上占据优势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同印刷媒体的出现开辟了新闻传播史的新纪元一样,被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实现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一个个由因特网创造的神话正在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尽管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正相关作用被人们清醒地看到并感受到,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样被人们屡屡提及。
网络传播的问世,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人们新的理论思考。在种种新的理论思考之中,居于首位的应该是网络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正确定位。这一点弄清楚了,其他理论问题的探讨才有正确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对大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站上有关国外电影及文学作品的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调查表明,在大陆网站上,有关外国电影的信息,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而外国文学的信息则从相对数量上来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的外来文化产品,籍互联网产生作用的范围与程度有所不同。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层分析。并以此说明,应当充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机制,以兴利除弊。...
2006年12月,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降下了当年第一场雪,25岁的山村教师毛利辉,用照相机纪录了全校33名小学生身着单衣、破旧鞋子的景象,一篇名为《学生“走光”,我哭了》的博文,贴在云南信息港上。继而,包括新浪网在内的很多网站和论坛转发此帖。引起了社会各界网民的关注,掀起了2007年度互联网上的一场爱心狂潮。接踵而至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的介入,报道延续到了关注此事此人的各类群...
2000年5月10日,来自海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聚集 清华园,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研讨会。国务 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发言。研讨会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现状的分析,希望找到一条中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出路,并探讨了媒体及新闻教育部门对此应做的努力。
从内容产品层面来看,报纸网站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微内容的崛起。微内容指向互联网上细小的单元,包括一篇博客、一段视频、一句留言、一次点击乃至一次收藏行为。其中,对媒体内容产品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用户自制内容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那些蕴含着创造性努力、在网上公开可得、在专业渠道之外所生产的内容①。微内容的出现改变了网络内容的分布格局,在数量上,大量由非专业人员制作的...
媒体品牌的理念与运营     品牌  媒体  理念  运营       2009/10/22
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了“品牌”的理念与运营:一、品牌的一般概念及其内容;二、媒体品牌的特殊性;三、品牌经营的相关概念;四、品牌的构建与经营;五、品牌的创新与维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