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考古理论相关记录711条 . 查询时间(1.63 秒)
发现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作为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最得意的成果。近日,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河洛古国”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发布会上,顾万发对此解释称,遗址的9个陶罐和1头麋鹿,按照一定的规则埋在房屋下面。房屋的主人每天就像骑在麋鹿身上,向诸部落氏族宣示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这9个陶罐印证了古书上关于北斗九星的记录,为破解九星中两颗星的消失之谜...
历史记录了马的忠诚行为,但却将它的表亲驴降为负重的动物。不过,中美科学家3月17日在《古物》发表了一项对9世纪中国贵妇墓葬的研究成果,或将有助于提高驴的地位。研究表明,这种动物可能是这名贵妇在宫廷马球比赛中的坐骑。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学家Sandra Olsen说:“现在是时候让驴得到应有的认可了。”她表示,该研究发现了驴在古代体育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这“特别令人...
从考古学研究区域文化,影响较大的是由苏秉琦先生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将中国先秦时期人口密集地区分为六大区系,强调各区发展水平相近,相互影响,又以四周向中原汇聚为主导方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接轨两大课题,前者视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传统礼制起源及其传承为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和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根本原因,后者则在将中国古文化归纳为东西格局的前提下,分别与欧亚大...
2015年7月4日,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考古工作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一次成功实践。申遗的成功,不仅为新时代考古学的发展拓展了新方向,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提出文化是人类的主动适应方式,文化包括物质与技术、组织与制度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次,组织制度、思想观念通过物化象征来表现与宣扬。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考古学家基于考古发现的物质文化遗存而提出的用于解读考古发现,构建历史叙述的工具,是考古学家创造的一种概念,主要以陶器的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国家类政治体通过一些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象征物品来表现,而民族则是一种主观认同...
2019年8月中,台风“利奇马”肆虐浙江,50多名考古学者克服重重困难,齐聚义乌的桥头村遗址。这是个有八千多年历史的上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据称是这个时期最早、最完整的聚落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十多个“一窝一窝的器物坑”,里面有大量完整的陶器。这种现象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纷纷提出可能的解释,并进行了讨论筛选。首先排除的是集中埋垃圾的可能,因为器物很完整;其次排除的是陶器工厂,因为这还是不能解释集中埋藏...
考古学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繁荣期,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它以抽象的节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来模拟古代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注重对物质文化交流、社会结构的时空变化等相关问题的探讨,为全面解读古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在静态的网络数据与动态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对接等方面,我们目前的研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迄今已逾60年。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与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寻根问祖”密切相关。而丰富的古代文献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证经补史”的传统,使得从考古学上寻找夏、商古族和夏、商王朝的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其本来面目,成为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界孜孜以求的一项重要学术目标。其中,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如何处理解读这一文献匮乏的历史阶段的田野考古材料,在中国上古史和考古...
近日,清华大学“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二暨王国维学术讲座第29讲在清华学堂开讲。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资深教授、古文字学家林沄受邀作了题为“殷墟甲骨刻辞的分类和断代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黑龙江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初试考古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项新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一种已灭绝的有袋类动物——袋貘,其体重可能超过1吨(1000公斤),而且前肢肘关节固定维持在100度左右的夹角,这种前肢形态在已知的哺乳动物中显得与众不同。袋貘出现在大约2500万年前的澳大利亚东部,大约1万年前灭绝。此前考古研究已知,这种有袋类动物体型庞大、四肢强壮,但对于它的肢体形态缺乏详细研究。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
2019年4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坚持马克思以主义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旨在推进中国考古学在理论、方法方面的创新,集思广益建构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部分省份考古研究院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
美国中部时间4月12日,美国考古学会2019年会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盛大举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赵昊博士参加年会并荣获全美2019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美国考古学会主席苏珊·钱德勒为赵昊博士颁发奖牌,他所获奖牌上的嘉奖词为:为表彰其将中国古代早期都邑中心内大规模制骨手工业置于多维度城市供给背景而进行的开创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方式,我们骄傲地将美国考古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授予赵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